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恒也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刚刚说了阴阳同构,在古人看来,太阳与月亮是不分开的,就像昼夜一样,是天时的变化,从天这个整体来说,昼夜或者说日月就是天的两面。

阴阳第二个属性,就是阴阳互根,也就是说,阴阳的起点就是对方。

就好像白天结束就是晚上,晚上结束就是白天,我们现在看到地球的全貌,也可以看出,这种时间的变化,本身也是空间的一种变化,地球的自转带来的昼夜变化,这本身也符合阴阳互根和同构。

便形成了一个圆,圆是没有始终的,周而复始,在佛教,则称之为轮回。

道德经又说,恒也。

万物皆有变,唯有变化本身的不变的,而这种变化,遵循的就是阴阳的定律。

很多人无法理解易学为何可以预测,这里提到的可以说就是最基础的一点,阴阳的轮转,是一切变动的根源,在佛教称之为因果律。有因才有果。

好比一个人刚出生,但谁都知道他会死,即使他活的再长,也还是逃脱不了死的结果,宇宙如此,地球如此,人类也是如此。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这种交变之中,万物都是变幻而无住的,那么意义本身从何而来?大家努力的生存和延续,都好像只是为了推迟命运到来的时候,但只能推迟,而不能解决。

而且一旦发现,这一点,就会发现,所有世俗的一切意义,都荡然无存,人类的胜负,得失,情爱,于生死来说,都是幻梦,因为一切都会舍你而去。

所谓的胜负,和社会的价值,仅仅某一个时期抱团取暖的产物,如此来说,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老子要破执了,因为身在社会本身,是无法看到这种变幻的,人类一定会执着于得到而逃避失去。

就像古今帝王对长生的追求那样,偏执,即使大家都知道这命运的不可逆,但还是一代一代的前赴后继,如此来说,岂不是可悲吗?

但如果这么简单的就理解了,那么老子何必要说道德五千灵文?古今圣贤大德,又为何开教而阐道?

超脱世间法来看,是有那么一个恒常的事物存在的,不随万物而周转,不随天地而凋零,永恒而不易,周存而不可见。

这也是对道的描述,但是到这一章,对道的描述并未开始,马王堆的帛书来说,德经在道经之前,可见老子是先阐述人道,然后才说到天道。

后来有位禅师,借道德经来诠释道体和法身的时候,做了这么一个佛偈,里面是这样的:”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不逐四时凋,可以说就是对道最好的描述了,但是这里疑问又产生了,之前老子还说让人不要认为有恒而不易的东西,现在又抬出来说有个道恒常存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如果真的这么想,那我要恭喜你,这种思考,可以说就是悟的开始,当真正的彻底明白的时候,就叫觉了。

悟是一个过程,觉是一个瞬间。

但是能不能在这里来描述道?不可以的,因为如果描述道,就是把道放在了可道的对面,而那样,道就不是周的,是有对立的,有对立就是有变的。

人的思想却是处在对立和判断上来的,脱离这个,那么逻辑就荡然无存,而修道或学佛,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舍去这种固有的思维,跳出对立本身,庄子里说叫见独。

是以圣人处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圣人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建立在明的基础上,不善加干预万物自己的运转,也就是说人的好坏,所处的环境,不是上天给你注定的,都是你自找的,四十二章经里说,恶人害贤者,如仰天唾液,逆风扬尘。

望天吐口水,结果掉自己脸上了,最后还怪上天吐你,这不是可笑吗?

而圣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令万物自化,各归其能,农民种地,商人贩卖,各有各的调节和运作,且无高低之分。

农民不会羡慕商人,百姓不会羡慕官员皇帝,因为都是在完成自己的位置,大家缺一不可,在这个角度来说,才可以谈到平等,而这也是老子所提倡的治国之道。

所以如果要问,如何能不死,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生,否则有生就有灭,这是不可改变的定律。

佛教修十二因缘法,就有这个,因为有生,则有死,有悲痛烦恼,反之,有了死,才会有新生,如此生生不息,阴进阳退。

所以对立和统一本身是一体两面,也是阴阳对立且统一的总结。

最后一个属性,就是阴阳互化,换句话说,阴阳的起点都是对方,失去对方那么这一边也就失去了意义,就好像我们确定过去未来是以我们人为基准或者以现在为基准,而失去这种基准,过去与未来则荡然无存。

生灭,始终,来源都是对方。

从辩证的角度来说,或者从世间的角度来说,世间万物应该辩证看待,有对立同时又有统一,这也是易学的基础。

易学认为,阴阳有四种变化。

阴阳同构,一切万物乃至时间,都一定同时具备阴阳两者的特性。

第三个属性,是阴阳对立,之前说的同构,可以说是阴阳统一的一部分,而有统一,也就会有对立,对立也是阴阳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对立与统一,本身也是阴阳,即对立,又统一。

昼夜,一定是对立的,就好像冷热是对立的,正反也是对立的,对立本身之前说过了,是一种判断,因为高而判断出低,所以可以说高低是对立的,但是这种判断又是相对的,我们白天,美国正好是晚上,热的和更热的比起来就显得冷。

易传里又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

所以日月可以说是阴阳的由来,而从日月就可以来解释阴阳的四种属性。

这是因为阴阳本身就是类,好比过去未来,动静,有无,等等都是阴阳,庄子里说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万物有阴阳,分有无,有无有阴阳分动静,动有阴阳分过去未来,静有阴阳分天与地。或者说是时间与空间,古人用了个词,叫宇宙,这和现代的宇宙概念不同,过去宇宙的概念是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换句话说,人类的认知,是建立在对比和判断上的,因为长才判断短,因为高才判断低,如果脱离了这种对比本身,那么瞬间就会发现自己的依据和缘起,了不可得。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也就是宇宙这个词包含了所有的时空,无论维度多少,无论多少平行,都只有一个宇宙,所有时空周遍之处,统称为宇宙,所以如果以古意,是不会有平行宇宙之说的,因为宇宙只有一个,涵摄所有。

天有阴阳分日月,地有阴阳分高低。

而阴阳的概念最早也是缘于日月而来,这个从阴阳的字就可以看出来,易传里说“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

这种执着是缘于人类社会的,而道性是高于人类社会的,所以老子和庄子的经典里,告诉人要破除这种执见,其实到了后期,佛教尤其是禅宗也有很多类似的内容,禅宗称之为机锋,如果有心可以去看看楞严经,那里面有七处征心,十番显见的描述,也是这样一重重破执。

般若部的金刚经,心经里也有很多这些破执的内容,像是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

人认为有心可得,有我可住,而金刚经里却说,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正在过去,将来的还未出现,所谓的可得之心,是一种幻境,仔细去找,却发现完全找不到自己的心在何处。

阅读先秦百家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