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救晋王王韶密会辛公义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下官确实失职啊?”辛公义赶紧说道。

“秦王虽然贵为藩王,但君王犯法应该与民同罪,秦王有些小过失,如果你不加指点劝诫,你这不是帮助秦王,而是害了他,这可不是为臣之道啊?”王韶说道,“你的公正廉洁只对一般百姓和小官小吏怎么行?对王侯将相也应如此。”

“王大人教训的是,下官记住了?”

“有,以前我大隋各省、各王府、各寺以及各州都设立了放贷钱庄,放贷的钱是由国家财政拨给各官府开支及其官吏的工资钱,因此也称公廨钱,然后由官府将公廨钱放贷生利,最后将这些利息再次按比例分配给官员,但早在开皇五年,工部尚书苏孝慈就向陛下请旨说:“各级官府出钱放贷盈利,放贷收不回,受贷人就会被抓进监狱,引起一系列的凄惨民事纠纷,导致官府与群众的关系败坏,请求陛下明令禁止,而由国家拨给官员土地以经营农桑。”陛下听从了苏孝慈这一建议。开皇五年六月初四,陛下就下诏说:“公卿大臣以下、各级官吏都按照职务级别分田,不得用公廨钱放贷收民众的利息。”可秦王来并州后不久,就和崔弘度一起设立了放贷钱庄,放债收利息,并州各级官吏、百姓都深受其害,许多百姓还不起钱,卖房卖地,卖儿卖女。”辛公义赶紧说道。

“竟然有此事?”王韶暗暗得意。

“此事千真万确,并州境内许多官员和百姓都知道。”

“就没有禀告陛下吗?”

“哎,秦王并不是谁都敢得罪的啊。”辛公义显得有些无奈。

“那秦王赚这多钱干嘛?他有没有私造武器,私募军队?”王韶又问道。

“这个下官就不知道了,好像没有,秦王赚钱大都用于营造宫殿上了。”

“好吧,辛大人,那秦王还有其他一些过失之处吗?”

辛公义想了一会,“秦王过失大都还在于过分奢侈。”

“好吧,那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辛大人,这些事希望你不要和其他人提起。”王韶交代道。

“下官谨记。”

接下来的几天,王韶在并州境内到处走朋访友,收集秦王的过失,而杨俊对此也一清二楚。

“这王韶到底想干嘛?”杨俊非常紧张。

“他到处收集殿下的过失,也不上报大兴,也不来和殿下说,确实让人琢磨不透啊?”崔弘度一时也没有了主意。

“你派人一定要将他看好,决不能让他离开并州。”

“是,属下明白。”

这边王韶还在和杨俊斗智斗勇,开皇十三年的三月二十一日,杨坚巡视了岐州,他此次到岐州的目的就是考察修建仁寿宫的地址,虽然杨素已经多次汇报过了,但他还是决定自己来看一看。

“越国公,此地依山傍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确实是修养身体的好地方,等朕老了,就和孤独皇后来此颐神养寿。”杨坚对杨素说道。

“陛下喜欢就行,陛下你请看那边。”杨素指着不远处说道,“臣已经按照原定方案进行平山、填谷了,两年后,仁寿宫将亭台水榭、斗拱飞檐、宏伟壮观、曲径通幽、宛转相连、昭示我大隋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到时为皇后娘娘贺寿。”

“很好,越国公你要的钱粮、劳役朕都已经给你了,但你一定要记住切不可以太过奢侈,以致劳民伤财。”

“臣记下了。”

“当初你还是怎么选到这块宝地的?”杨坚又问道。

杨素则赶紧回道:“多亏陛下了。”

“哦?还和朕有关。”

“开皇九年,陛下为一睹万里江山锦绣河山,诏令天下绘制并进献山川图,岐州刺史梁彦光将镇头山川图送往大兴,臣接到陛下修建仁寿宫的旨意后,多次翻阅了当时的山川图,选择了此地,并多次过来实地考察,这里确实微风徐拂,沁人心脾,加上群山环绕,松柏参天,绿树成荫,确实是世外桃源。”

杨坚微微点头,“我们再去哪里看看。”

一行人策马奔腾,杨坚是想好好的看一看这块宝地。

“岐州地界民风如何?”杨坚又问道。

“陛下,岐州民风质朴淳厚,岐州刺史梁彦光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尽量不扰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梁彦光将岐州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每年向国家交的租都是天下第一。听说梁彦光治下一个人叫焦通,酗酒成性,对父母很无礼。梁彦光知道后,没有简单地给焦通定罪,而是把焦通带到州学,让他参观孔子庙。庙里挂着一幅图画,上面画的是一个叫韩伯瑜的人,他犯了过错,母亲杖打他,由于母亲年老体弱,杖打无力,韩伯瑜虽感觉不到疼痛,却从中体会到母亲已经年迈,便悲伤地哭了起来。焦通看到这里,十分感动,又悲伤,又惭愧,觉得无地自容。梁彦光见他这副样子,知道他已经认识错误了,便又给他讲了忠孝的道理,教育他孝敬父母。焦通从此改正了过失,成了一个品行兼备的人。”

“梁彦光?不错,朕看可以让他去大的州历练历练。”

“陛下,可以让梁彦光去相州担任刺史。”杨素建议道。

“好,就依越国公。”

杨素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在官场上让政敌不寒而栗,而对他负责的仁寿宫项目的民工来说,则意味着死神。

仁寿宫绵延里,奢侈豪华,有赋为证: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当然,这赋是写秦始皇的阿房宫的,但杨素、宇文恺和封德彝把仁寿宫基本建成了阿房宫。

杨素为了迎合独孤皇后,要求仁寿宫一定修建华丽,因此监督官吏对工程的监督管理更加严厉而紧急,服役工人死亡众多,很多人因疲备过度而扑倒在地,不管是死亡还是休克,都被推填坑中覆盖成平地。很快,死去的劳役就有上万人了。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多谢王大人教诲。”

“那我再问你,秦王还有其他过失吗?”这才是王韶想知道的,一旦他抓住了秦王的把柄,才有救晋王的希望。

“那你为何事先不阻止,事后不向陛下禀告呢?”

“下官糊涂啊!下官这就向陛下上奏折弹劾秦王。”

“不必了,辛大人,我今天这番话乃是我为官四十余年的肺腑之言,告诫与你,只是希望你今天更上一层楼。”

“王大人,你年事已高,而且天气不好,下官怎么好麻烦您亲自过来,有什么事,你派人传我就行了。”辛公义十分敬佩王韶的德行,对王韶也是十分钦佩。

王韶笑着对辛公义说道,“我已经年近古稀了,但陛下仍委以重任,让我辅佐秦王,管理并州,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啊,这不刚到并州,并过来看看你,老夫对辛大人,也是略有耳闻啊,辛大人多次受到陛下赞赏,确实为我大隋百官的表率啊。”

“王大人谬赞了,下官三岁时,家父就因病去世了,是我母亲将我抚养大,母亲亲自教我读书,从小就教育我说世上能人很多,因此民不服你能,而会服你公;吏不畏你严,而畏你廉。公生明,廉生威。因此,下官为官只求公正廉洁而已。”辛公义说道。

“秦王在并州建造了如此豪华的宫殿,你知道吗?”王韶继续问道。

“下官知道。”

“秦王?”辛公义不明白王韶怎么一下突然说道秦王了,“秦王乃陛下皇子,位高权重,岂是下官可以评价的。”

“辛大人,陛下让你来并州,除了管理并州一方百姓外,还让你多多辅佐秦王?”

“我听说你离开岷州时,岷州许多老百姓都赶来为他送行,比较特别的是,岷州百姓并没有按照惯例准备送行酒,而是端给你一杯水。一位长者代表大家对你说:“刺史大人在我们岷州为官三年,从来不占百姓一点便宜,也不与百姓有一点经济上的来往,清廉得就像这杯中的水一样。所以,我们都不敢用酒来为您送行,只请您喝了这一杯水,算是我们岷州百姓为您饯行。”

“那是岷州百姓厚爱,让下官无以为报。”

“下官拜见柱国王大人。”

“刺史大人有礼了。”

“你到了并州后,你家附近邻居的桑椹落到你的院子里,你都让你的儿子把所有的桑椹拾起来送还给邻居。”王韶又说道。

“下官此为并不是想求一个好名声,只是想教育他对儿子,别人的东西不可以侵占,也不能拿那些没经过自己劳动而得来的东西。”

“辛大人以道德、礼仪教育人民,体恤人民疾苦,严惩贪官霸豪,为百姓伸冤,确实让人敬佩啊。”王韶继续说道,“不知刺史大人对秦王如何评价?”

上回说到王韶已经回到了并州,他是为了救晋王杨广而来,但他在见到秦王杨俊后并没有表明来意。

王韶首先见到了并州刺史辛公义。

辛公义还在公堂办公,有差人禀告,王韶王大人过来巡查了,辛公义赶紧迎接。

阅读大隋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