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遇天灾杨坚祭祀感生帝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陛下,臣和杨丞相,苏大人商议过了,准备向大兴城大户人家借粮,如今已经二月,估计这场大雪再有半个月就会停了,到那时天气转好我们再动洛阳调粮加倍还给这些大户。”高颎说道。

“好,你们几人抓紧去办,还有先把皇宫的存粮拿出一半出来,救济百姓,传朕的旨意,这段时间皇城内至朕以下,每人一天只有两顿饭。”杨坚马上下诏。

听杨坚这么一说,杨素赶紧站了出来,“陛下圣明,臣也马上让家人捐出家中存粮,每日也只吃两顿。”

“这么多布帛放在宫中有什么用,朕穿不完,你们这些王侯将相也穿不完,布帛宁可积蓄在民众家中,也不要储藏在国家的府库。”杨坚听到后很是生气。

“太子。”

“儿臣在。”

“给百姓分发布帛由你负责,一定要将布帛分发到每个百姓手中。”

“儿臣遵旨。”

“民部马上将各地受灾情况详细报上来。”

“臣遵旨。”民部尚书斛律孝卿跪拜。

“太子、独孤公、越国公今天早朝结束后你们赶紧分头办差。”

“遵旨。”

“独孤公,你马上拟旨,今年河北、河南、河东地区的田租可减征三分之一的布帛,京畿地区减一半,其他税收全免。”

“臣遵旨。”

“陛下,臣还有本启奏。”斛律孝卿又奏报道。

“爱卿请说。”

“臣以为此次京畿地区和河北、河南、河东三河地区受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斛律孝卿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人祸?”杨坚问道,“爱卿,你这是何意?”

斛律孝卿赶紧解释道,“陛下,我大隋正逢盛世,全国的户口每年都在增加,开皇元年,我朝只有900万人,而到了开皇十二年,全国已经有890万户,将近4000万人了。因此京畿地区和河北、河南、河东三河地区地少人多,北魏和北齐时期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八十到六十亩田,而现在每个成年人只能分到十余亩,老人和小孩分的土地就更少,百姓土地不足,自然衣食不足,所以才有今日之祸。”

“人口增多,确实是好事,但没有想到百姓还是如此贫困啊。”杨坚说道,“众卿有何计策解决这一问题。”

“陛下,京畿地区和河北、河南、河东人口确实太多了,因此,目前首先要推行政策,将百姓迁往江南,江南地广人少,而且土地肥沃。”苏威建议道。

“苏大人此计甚好,将北民迁往江南,既可以缓解北方土地压力,也可以实现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融合。”高颎说道。

“陛下,另外就是要向各地派出大臣,重新调整分配田地,让那些地主大户拿出一些土地分给百姓。”苏威又说道。

“好吧,就依苏爱卿所言,三省六部马上执行,迁往江南之事由晋王统一安排。”

“臣等遵旨。”

“礼部,选择吉日,朕要祭祀感生帝,祈求国库丰盈、国家安定,百姓富裕。”

“臣遵旨。”吏部尚书牛弘跪拜。

开皇十三年二月二十,杨坚在皇城南郊祭祀感生帝。

感生帝是帝王在天上的父亲。中国上古已经有帝王感生的神话,例如,殷人的始祖契是其母简狄吞吃了神鸟的卵而生,周人的始祖后稷则是其母姜嫄踩了巨人的脚印而生。这种感生神话后来与五帝的观念结合起来,于是就有了感生帝的说法。根据五行家的说法,天有青、赤、黄、白、黑五帝,帝王的先祖或开国帝王就是其母与五帝之精相感而生,所感之帝就是感生帝。也就是说,帝王的先祖或开国帝王都有两位父亲,一位人间的父亲,一位天上的父亲,天上的父亲就是感生之帝。《春秋元命苞》称:“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青帝之子。是其王者皆感太微五帝之精而生。”杨坚则认为自己是赤帝之子,因此杨坚祭祀感生帝赤帝时以太祖武元帝配享。

且说并州境内,也是大雪纷飞,槽糕的天气让所有消息都封闭了。王韶来到晋阳后,首先拜见了秦王杨俊。

“臣拜见秦王殿下千岁。”

“快快请起,王大人快快来请起。”杨俊看着眼前的王韶,头发已经花白,说话也不是很利索,但他还是有点畏惧王韶的,毕竟这是他父皇指派给他的大臣。

“秦王,这位是江溢,陛下让他担任殿下的文学侍从。”王韶介绍说。

江溢赶快再次行礼,“下官参见秦王殿下,千岁千千岁。”

“江大人不必多礼。”

“江大人也是江南才子,文学造诣很深。”王韶笑着说道。

“是吗,那本王一定要多多请教了。”

“不敢,不敢,下官自当为秦王殿下效命。”

“二位大人一路辛苦了,本王已经设宴,为二位洗尘。”

“多谢秦王。”

杨俊请王韶、江溢来到这种设计的秦王府,确实豪华奢侈。杨俊此举是想先入为主,让王韶看看自己的宫殿,看看王韶有何说辞,再做打算。

“秦王,你的秦王府太过奢侈,如果让陛下知道,恐怕又少不责骂。”王韶想先给杨俊一个下马威。

“王大人,就我这个秦王府,父皇已经多次下诏责罚了,本王已经将一些不必要的装修物全部撤除了。”杨俊听王韶搬出了父皇,赶紧解释道。

“陛下让老臣前来辅佐秦王,还望秦王以后节俭勤政,不让老臣无法向陛下交差啊。”

“那是自然,还请王大人已经多教我。”

晚宴很简单,杨俊只是简单准备了一下,三个人也只是简单的聊了几句。

“殿下,老臣已经几年没有回家了,还想请殿下让臣回家几天。”王韶说道。

“那是自然。”

等宴会结束后,王韶和江溢商议对策。

“我这几天需要私下会见一下并州的一些官员,既要了解到秦王到底掌握多少晋王的事,另外也要掌握秦王自己在并州的罪证。”王韶对江溢说道。

“好,王大人,那我要做什么?”江溢问道。

“你要利用机会多跟随秦王,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王韶交代道。

“好,一切听从王大人安排。”

而等王韶和江溢离开后,杨俊赶紧和崔弘度商议。

“本王估计王韶要私下见一些并州官员,你立即派人以保护王韶的安全为由,紧紧跟着他,看他到底要干什么?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搞清楚他是为父皇而来,还是为晋王而来。”

“我这就去安排。”

“一定要安排些精干之人,王韶见了谁,说了什么,都要随时报告与我。”

“嗯。”

杨俊和王韶的博弈即将展开,谁胜谁负,请看下回分解。

“朕已经多次下诏对百姓征收轻薄的赋税,又曾经大量地赏赐过征讨陈国有功的将士,布帛库存量为什么还会这样?”杨坚对此感到很意外。

“陛下,由于每年收入要经常多于支出,通过我们简略的统计,每年所赐用的布帛最多也不过几百万段,而收入却有一千多万段,这样只能是有增无减。”韦世康出列说道。

“臣遵旨。”

“布帛库存多吗?”杨坚又问道。

“臣和苏大人已经查验了皇宫府库,布帛已经多得无法堆放,只好堆积在库外厢房里,许多都被鼠虫咬坏了。”高颎接着奏对道。

“现在还不好说,若是晋王派过来的还好,但本王担心王韶是父皇派过来的。”杨俊对自己在并州的所作所为当然清楚,自己的一些荒唐事如果让杨坚知道,肯定会被责骂、处罚的。

“不管怎么样,王韶深得父皇喜爱,而且王韶本来就是晋阳人,他们王家也是晋阳大族,我们得罪不起,既要有礼相待,另外,还有对王韶多加监视。”杨俊对手下人安排道。

其实杨坚对杨俊在并州的事早有耳闻,已经多次下诏提醒过杨俊,而这次王韶请旨返回老家,杨坚认为只有王韶能够约束约束杨俊,于是让王韶担任杨俊的长史,想让王韶像当年辅佐晋王那样辅佐秦王,杨坚已经觉得他这个老三有点太不像话了。

下面的官员也纷纷表示要捐粮。

“苏爱卿,你赶紧统计下,然后派人去各家拉粮,派发到最需要的百姓手里。”

“京畿地区粮食吃紧,本可以从洛阳调粮,可眼下大兴到洛阳的水路结冰不通,陆路大雪封路,人马都不能顺利通行。”苏威继续禀告道。

“那怎么办?如此下去,不是还要死人吗?”

开皇十三年的元月已经过去了,让杨坚操心的可远远不止秦王一人。大兴城从开皇十二年的十二月到开皇十三年的二月,连续下了二个多月的雪。

“陛下,开皇十二年十二月以来,京畿地区和河北、河南、河东三河地区天气反常,连将大雪,各地报告,路上冻死的贫民随处可见。”高颎禀告道。

“是啊,王韶辅佐杨广十多年了,这个时候离开杨广来到并州令人不解啊。”杨俊自从接到杨坚的圣旨就一直在想,王韶此行到底何意。

“难道我们秘密调查晋王一事已经泄露,王韶是晋王派过来的?”崔弘度问道。

“孤独公,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给百姓发放粮食和布帛啊,不能再冻死人了。”

“陛下,臣已经在调拨粮食和布帛了。”苏威禀告道。

“粮食和布帛充足吗?”杨坚问道。

且说王韶为了杨广并州之事,马不停蹄的赶回了晋阳,和他一起赶赴晋阳还有江溢,为了能够帮助王韶,杨广和江总谋划让江溢担任了秦王杨俊的文学侍从。

对于王韶和江溢的到来,杨俊和崔弘度都觉得来者不善。

“殿下,这个时候王韶调任并州,恐怕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崔弘度说道。

阅读大隋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