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内城记事(四十)杂记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至于剧情方面,啧啧啧,我看见这电影有一堆编剧就觉得不妙。果然,剧情上各种跳脱与尴尬,就像是你们几个人在没有过任何交流的情况下合写一本小说,你写一段给另一个人他接着写一段,这像啥,这像一个作息极其不规律的网文女写手紊乱的月经。另外此片强行喜剧,但不好意思,我一下都没笑出来,电影主创们自以为他们很搞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为那可能很造出来《分手大师》或者《恶棍天使》这种让人emmmmmm的东西。

最后,顾长卫导演你是怎么了?

依稀记得当时看完《心迷宫》后心中的兴奋与遗憾。

兴奋遗憾之余,我开始关注《心迷宫》的导演兼编剧忻钰坤。第一次看《师父》时沉迷于徐皓峰电影中行云流水的武打场面、廖凡的匪气与宋佳的美艳,并没有多留意那个叫耿良辰的少年。我第一次了解谭卓还是看曹保平的《追凶者也》。《追凶者也》与《心迷宫》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一个逻辑严密的故事,都有一个精巧的结构,都展现出了中国的广大农村。但《追凶者也》在故事设计上比《心迷宫》更显刻意,《心迷宫》在镜头、构图等技术方面比《追凶者也》逊色一些。

我想着,将那《娜娜》放回了书架,倘若再出一次这般事,恐得我应付不来。我早已褪成了一个“和善”的人,当年的暴怒、逼问,我现在怎么也是做不来的。或者说,这不单是因为自己少了与人撕破脸皮的勇气,更有我对人心的比先前更甚的恐惧。那时可能那女子不过是开个过分些的玩笑。而现在,她们大可能透过《娜娜》来恶意揣测我,揣测我的肉体。

我来到日本文学这边,没有瞧见《枕草子》,不免有些遗憾。在《睡美人》与《山音》中间,一本《八大样板戏》像是被放错地方了,没羞没臊地立在那里。我躲瘟疫一般赶紧走开,却又感觉不够解气,竟努力克制着走过去啐那书一下的欲望。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消亡,

兴奋的是《心迷宫》里令人惊叹的真实与荒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霸占着中国荧幕的都是小时代式的浮华奢靡,《心迷宫》里破落的村子、脏兮兮的县城、坑坑洼洼的路与树光秃秃的枝杈都直接却毫不刻意地展现着中国式农村的贫瘠与荒凉,这十分真实,如今的国产电影已沦落到真实都值得夸赞了。它的荒诞则在它的情节,它兜兜转转,处处巧合。

非常遗憾,从制作上看它粗糙至极,就像是cctv12上的普法栏目剧。我知道它限于成本,所以遗憾。因为某些所谓“大制作”,如某神传奇等等,它们的剧本都是稀碎的。而这样的好剧本却得不到更多的投资与关注。这其中确实有电影类型、观影门槛等方面的原因,但也无疑暴露了中国电影工业的不健全。

我就说我应该谨慎脐带,不应该看见是顾长卫导演就去看。

蓝盈莹还是不错的,很有青春的感觉,虽然她长得不符合大众的审美,但是我还是挺喜欢她的。她嘴角向下,看上去比较苦情,不够讨喜,就是因为这个我觉得她适合演文艺片,不笑的时候比较忧郁。

第一种是让文化变成一座监狱。

第二种是让文化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舞台。

《八十天环游世界》们,大多小时候都看过的,却突然地,瞥见了左拉的《娜娜》。七八年前是往家里买过这书的,不过被父亲看过书名后便没收了,就如同他没收我的《失乐园》一般。我想过,他既然如此,那定是知晓那书中都讲了些什么的,他年少时也就定是看过这些书的,那又为何不让我看,真是奇怪得很。

我正要将那书取下来时,却想起了初中时的一件事。我从来都是厌倦课业的人,老天垂怜,我的成绩竟还看得过眼。有些人在学习上耗费了大量时间成绩却还比不过我这个整日游手好闲虚度光阴,甚至从来没有目标大学这样远大理想的人,我真是替他们惋惜。我在初三时也不曾认真听课,悄悄地,拿着本《百年孤独》在那里看。同桌看见了,凑过来也看了几页。《百年孤独》本就晦涩难懂,所以他立马就看不下去了,可仿佛是命中注定一般的,他望见了“贞洁裤”这个词,瞬间,他脑海中,曾经夜半时分他光顾过的某些网站上的某些画面,浮现了出来。他发狂了一般,从我手中把那书夺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我更是讶异得很,与他同桌数月,竟不知他也是爱书之人。他将那些片段读完,还拿笔在下面画了线,传给与他“志同道合”之人。而后,竟传至一个爱搬弄是非的女子那里,那人问清了书的来历后,就像是受了一个霹雳,整个人抖擞起来。而我看“**”这件事在班里,也变得人尽皆知了。书再传至我手中时,早已变了番模样,那些俗人向来不懂善待书的,书页卷起,甚至沾上油污,关于****的段落也被黑笔勾了起来,我心中只是微怒。但,我终于听到了关于我看“**”的闲言。我找到那个女子,一把揪住了她的头发,怒骂到“像你这种腌臜泼才,待你死后入地狱阎王割下你那舌头丢进油锅炸时,恐它在油锅中还要吐些个杂碎出来!”那女子骇得脸直发白,我看着也是解气,只是可怜了那《百年孤独》,它留给我的印象却还不如这件事。

几十年前的我们在向前者努力,几十年后的我们开始向后者努力。摧残文化吧!国人!

谨慎期待一下,毕竟顾导上一部电影是安吉拉宝贝儿的微爱。

——————看过的分隔线

今日与舍友同去图书馆,抱着一摞书回宿舍,虽是很重,但心里却是高兴得紧的。在图书馆望着那一本本缺角少字、贴满胶条的旧书,竟也有了先前在石门逛图书批发市场亦或是幼时元宵节在满目缭乱晃眼的花灯里寻到那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头摆的连环画摊子的感觉。

我不知这世情风气具体是何时发生了改变的,但至少在十年前,什么书的封面都可以称得上朴拙简单,简单到有些书封面上只有书名、作者名和译者名。那时的人看书,大抵都是为了书的内容而去看的吧。不像现在,书名越来越长,或是华丽,或是搞怪,总之定要吸引眼球才是,书的封面,更是变得分外好看,就像是现代人常用来骂人的那个“妖艳贱货”一般。可这样的书的内容呢,多半是乏善可陈,书名与封面如此喧宾夺主,出版方可谓舍本逐末。更令人心寒的是,如今竟出了一种叫做“鲜肉作家”之群体。我才知晓,原来书买的好不好,与笔者长得好看不好看也是有关的。看来,又是我思想落后了。

我从欧洲文学那一列书前径直地走过去,左不过是些《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基督山伯爵》

阅读浩渺无涯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