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繁荣的龙标竹器业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篾匠师傅继续介绍:“这种小篮子是闺女绣花用的绣花蓝;这种小篮子是文人们用来放毛笔的笔蓝;这种只用二十四匹篾织成的小斗笠,是专门用作装饰或者观赏的艺术品;这是盛饭用的篾碗;这些花篮花斗笠花竹帽花箩筐花畚箕都是用来做唱戏或者舞蹈的用品。”

篾匠师傅说了许多有些疲劳,咳嗽了几声。王昌龄轻声问田师爷:“这些篾货这样精细,都是用一些什么竹子破篾?”

王昌龄虽然说得轻,但是篾匠师傅早已听见,不等田师爷开口,篾匠师傅又开口了:“要说用什么竹子,你们也看到吧,这里的竹子多种多样,总的说起来有五十多种。最大根的是楠竹,它主要用作破五六分宽的晒垫篾。由于楠竹篾硬度大,常常用来编织箩筐、农民用的装粗货的篾篓筲箕畚箕等工具。还可以做成竹椅子竹凳子竹床,夏天睡在竹床上好凉快好舒服的。再就是白竹,它破的篾柔软,不容易断,适合编织床垫、箱盘、簸箕等用具。编织斗笠,由于要破线一样的丝篾,所以要用指头大小的水竹。至于那些凤尾竹、小琴丝竹、佛肚竹、寒竹、湘妃竹、冷箭竹、孝顺竹、牛耳竹、龙拐竹、车筒竹、青皮竹、黄竹、巨龙竹、拐棍竹、阔叶箬竹、水银竹、人面竹、毛竹、花竹、紫竹、斑竹、苦竹、金竹、泡竹、罗汉竹、刺竹、墨竹等等的用法就……”篾匠师傅又咳嗽起来了。

“兄弟们榨什么油?”

“桐油呀,气味听不出来?”

“你们平日都榨些什么油?”

“桐油,全榨桐油。不但我们,别的油坊也全榨桐油。三位官人看看颜色,乌的,所以又叫乌油。”

王昌龄心想,这么大规模地榨桐油,这桐油一定有特殊用途,于是问道:“这桐油莫非有特殊用途?”

田师爷抢先回答:“王县尉,这桐油用途很多,首先是用来点灯,再就是涂房子板壁,涂各种家具器物。奥,斗笠用的光油也是桐油加工而成。”

年长的油匠师傅开口了:“这位官人说的只是桐油的小用途,如果桐油就这些用途,我们这油坊开不成。乡里各地的油坊就足够。你们可以到下河去问问‘洪油’,‘洪油’就是我们洪溪榨出的桐油。桐油最大的用处是用在造船,一个造船厂每年用的桐油都在上万斤以上。所以呢,我们洪溪的洪油就吃香了,从下河的武陵、巴陵到长江沿岸的鄂渚、江州、金陵和扬州,再到东南边的苏州杭州越中,哪里没有我们洪溪的桐油?几位官人都是从龙标下来的吧?”

“是的,这位就是……”田师爷正要介绍王昌龄,王昌龄忙向着田师爷摆手,于是田师爷改口说道:“你们这常年榨油的师傅收入还不错吧?”

“官人你们也知道,出蛮力气的人不会发财,发财的是那些开油号的大老板,你们一定听说过洪溪‘八大油号’,那些油号大老板才一个个腰缠万贯。”

再来看看榨油的具体现场,只见八条大汉分成四对分站在油锤两边,油匠师傅手捧油锤锤头,大叫一声“一齐来啊”同时用力把油锤往后一送,八条大汉也拉着捆住油锤的刀把粗细的草绳往后退,当油锤退至极限处时,八条大汉一齐发出“哟——嗨!”的吆喝,同时将油锤尽力向前一送,八条大汉体内积蓄的全部力量也随着那一声吆喝全部输送到油锤锤头,只听“当”的一声巨响,上万斤的油榨微微颤抖一下,巨大的挤压力立刻让枯饼里面的油往外溢出。

经过一阵猛打,需要休息一会。力气耗尽的大汉们很快找一个地方坐下来。这时候他们才注意到刚才来的人,田师爷先开口了:

王昌龄三人正准备走向大街,忽然前面传来一声声由许多人同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吆喝声,紧跟着吆喝声的是一声金属与木料强烈碰撞的声响。田师爷告诉王县尉,这是油坊在榨油。问王县尉想不想去看看,王昌龄觉得新奇,真的想去看看,于是三人向那地方走来。

转过一个小巷子,油坊就出现在三人面前,只见整个的一条小巷子全是一种式样的特殊加工作坊。现在三人站在一个正在榨油的油坊里看稀奇。田师爷介绍:那中部用鸭蛋大的绳子吊着的一丈多长的木柱叫油锤,油锤必须用木质坚硬的青冈栗,油锤的头部抱着铁皮;那一座黑咕隆咚的家伙叫着油榨,油榨是用三四人合抱的巨大杂木把中部一段挖空做成;那些用稻草草衣抱着装在油榨里的外套钢圈的圆饼就是枯饼;那用来接油的盆子叫油盆;那些不断加进去的硬木方叫着油尖,随着油尖不断加多,枯饼也被渐渐挤压得越来越薄,油也被挤压出来流向油盆。跟油榨相邻有碾子,用来把茶籽、油菜籽、桐籽碾成粉;碾子有碾槽和碾盘组成,茶籽油菜籽桐籽倒入圆形碾槽,用牛拉着簸箕大的碾盘旋转,茶籽桐籽很快被磨成粉末。碾子外面有一口灶用来蒸粉。粉子蒸熟马上做成枯饼装进油榨榨油。

再来看榨油的人工。一个油坊一般十个人,其中专门出猛力榨油的八人,油匠师傅一人,打杂一人。打杂工负责碾子赶牛翻粉和蒸粉等工作。

“师傅,请过来一下。”王昌龄说。

一位年长的篾匠师傅以为三位客人要货,急忙走近:“客官要货?”

“师傅认识这位官人是谁吗?他就是我们龙标县的王县尉,大诗人哪?”田师爷介绍。

“师傅你忙,我们还有到处看看。”

“王县尉慢走……”篾匠师傅目送着三人走了。

“这种画眉笼在一般乡里很少有人买,只有极少数家里很富有的人家买了给太太小姐玩。如果关着活的画眉就更加好卖一些。但是如果到了下河金陵扬州那样的大城市就可以卖大价钱了,一般都可以卖到五两银子以上,曾经有人在金陵一个画眉笼带一对活画眉卖十两银子。”篾匠师傅说到这里,脸上现出惊讶的神色。周参军田师爷也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王昌龄把目光投向另一个跟画眉笼一般大小但是比画眉笼略矮的小笼。篾匠师傅马上把那个小笼拿起说:“这个叫‘蚱蜢笼’,专门关蚱蜢。什么是蚱蜢知道吧,它是一种虫子,我们龙标人叫蝗虫,下河地方叫‘蚂蚱’,读书人常常叫着‘蚱蜢’,王县尉你们北方人是叫蚱蜢吧。这种虫子公的身材小婆的身材大,在田野里常常看到婆的蚂蚱背着公的蚂蚱到处跳跃。要说老婆爱男人,这蚂蚱最为有名,哪有一天到晚背着男人到处跑呢?只有蚂蚱做得到。”篾匠师傅说到这里,大家都笑起来。几个干活的人也都笑起来。一个干活的插言说“我的老婆要是背着我在洪溪大街上走一趟,我就天天背着老婆上街。”另一个人说:“你那身材像肥猪,不把老婆压扁了才怪。”又一个人说:“像他那身材,要是晚上压在老婆身上,只怕老婆气都出不来,还想贪那个味道。”又一个人说:“他可以让老婆在上面,来个钵子覆老鼠。”大家一阵大笑。那人回击说:“像你瘪三还行,身上没几斤肉,像个干虾蟆,老婆身体又大又结实,把瘪三背着像背着个小娃娃,只怕老婆那怪脾气来了,一下就可以把瘪三摔到沅江里。”大家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篾匠师傅说:“王县尉在这里,大家说话注意分寸。”于是大家闷笑着把笑话停了下来。

“啊哟!怪不得昨天晚上梦见日头高照,今日果然有贵人登门,王县尉,让我这白肚人好好看看文曲星的容貌,果然天上星宿跟凡人模样不一样,奥,快进来坐坐!”篾匠师傅忙不迭地说。

“是这样,我们的王县尉想了解一下你们这些篾货,像这个精巧的小笼子叫什么名称,有什么用途。还请师傅指点。”田师爷说。

田师爷告诉王昌龄,这一边由于靠近河岸,巷子不长,再去那边看看。三人折回,走过主街道向另一边走去。三人无目的地向前走,两旁是数不清的小巷子。也许田师爷出于好奇,带着王昌龄走进一个小巷子。这一走进去就有些麻烦了,三人左拐右拐,总找不到进入主街道的路。好在这些小巷子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店铺和各种手工加工作坊。如竹器、木器、金银器等。此时三人正来到一个巷子里,整个的小巷子全是竹器加工作坊,所有的隙地都堆满各种竹子,楠竹、水竹、白竹……还不时有板车拉着竹子或者人扛着一捆捆竹子来到。到处都是篾,房舍的横梁上,角落里,架设的横杠上,地面上到处都是篾。由于篾有各种各样的用途,所以篾的式样也几乎无穷无尽。

王昌龄开始注意各个不同作坊里各式各样的竹器。此时三人站在一个放着许多精致小竹器的作坊门前,只见各种各样精细竹器都让人喜爱。但是王昌龄对竹器不太内行,除了斗笠箩筐筛子簸箕畚箕筲箕篮子等一些最常用的竹器外,还有许许多多五花八门奇奇怪怪的竹器别说要说出它们的名称,简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王昌龄忽然想起某位哲人的话:“智者以一物不知为耻。”于是王昌龄决定向作坊工匠请教:

篾匠师傅拿起那个小笼子问:“王县尉问的是这个小笼子?它叫‘画眉笼’,专门用来关画眉,那画眉鸟王县尉见过吧,很小的鸟,所以用小笼子。一个笼子可以关一对画眉。”

王昌龄虽然看见过一些鸟笼,但是像这种画眉笼却从未见过。王昌龄注意观看那画眉笼:围径碗口大小,高四五寸,篾细如火柴杆,圆柱形,上部和下部外涂红漆,中间一段涂蓝漆。笼门是鸡蛋大的拱形门,有针头大小的活动门闩。笼顶斗笠形,细小的圆柱形篾条涂成五彩。最顶端扎一个五彩绣球。整个小笼子显得小巧玲珑,制作工艺极为精细,显示出极高的制作工艺。王昌龄问:

“像这个画眉笼,可以卖多少钱?”

到溆浦的时候,曾经在龙标下水五六十里的地方看到一个繁华的小市镇,当时田师爷说那市镇叫托口,其实是田师爷一时说错了。后来田师爷告诉王昌龄,那市镇叫洪溪镇,是五溪地区有名的商贸中心之一,有“小金陵”之称。按照龙标人的说法,洪溪镇跟龙标是一对姐妹城,龙标是政治中心,而洪溪镇则属于商贸中心。王昌龄决定去那里看看。

王昌龄同周参军田师爷在柳溪渡口上了船,下水船快,半日就到了。三人下船,从码头上走上去。王昌龄看见下流头有一条河从南边流来,在洪溪下面不远处跟沅水相会合。田师爷告诉王昌龄,那条小河叫巫水。

三人沿着青石板路走向大门口,只见大门上方阳雕着“龙标县洪溪镇”六个大字。三人走进门内,一条青石板街道向看不见的尽头延伸。三人沿着街道向前走,但见各种式样的房舍鳞次栉比,堆满店铺的各类奇货充分显示这个外号“小金陵”的水滨古镇的繁荣与富庶。数不清的巷道从主街道向两旁伸展开去。三人走了一程,出现了一条十字街道。三人向右拐,走了不远就出现了下河码头,原来沿着河岸有一条石板路,站在石板路上可以看到河畔停泊着无数的大小船舸,可以听到从那些大大小小的船舸传来的一声声吆喝或者呼唤。数不清的码头像一架架公输班的云梯从河畔伸向古镇。在人们繁忙的上上下下来来往往之间,无穷无尽的财富就是通过这些云梯般的码头输进古镇又从古镇输出。古镇的市民就是在这一进一出的财富周转过程中一个个富裕得流油。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