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节 太和殿命将出征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皇帝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 掌生杀大权,主持西部一切军政要务,率军进剿策旺阿拉布坦,就是这一次的命将出征创下了清朝以来的最高规格。

乔上说:这个胤禵不是别人,他就是各种电视剧演义和民间流传中所说的康熙皇帝本意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后来他因为领军在外,让他同父同母的大哥(皇四子胤禛)给篡夺了皇位。这个事情不能说不存在,最多只能说是很有可能,至少不是空穴来风,总之谁也说不清……

尽管说不清,这其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现在历史学家考证说胤禵在他哥哥雍正皇帝即位之前叫做胤祯,你听这兄弟俩的名字,胤禛胤祯同音,可能是康熙皇帝临终时没说清楚。不管怎样,从这次出征的礼仪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对皇十四子胤禵的重视,或多或少都有些想传位于皇十四子的想法吧。

大将军王胤祯望阙叩拜,肃队出征!

清朝入关之后,顺治皇帝在命将出征的礼仪上给大将军颁发敕印。

后来乾隆朝确立了命将礼仪,皇帝御临太和殿,大将军率出征诸将跪受皇帝亲授的敕书和帅印,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大将军出征前要前往皇帝的家庙(奉先殿)跪告,向列祖列宗禀明出征打仗的原因;出征当天,大将军随皇帝率随军诸将去堂子祭天。

这次最高规格的命将出征,胤禵是以贝子的身份,康熙皇帝特许他用正黄旗纛、依照王纛式样、用亲王体制、称大将军王,一切礼仪规格与皇帝御驾亲征一般无二。甚至清朝统一中原和平定三藩时大将军的位尊权重都不能与皇十四子胤禵相提并论。康熙皇帝还亲自驾临堂子祭天,亲手在太和殿交付敕印。

胤禵,当时应该叫胤祯,跪受敕印后由午门出紫禁城,再出天安门,由诸王及二品以上大臣送至大军列兵地点。

康熙早期,准噶尔的噶尔丹控制厄鲁特部自立为准噶尔汗,攻占回部,并且向青海、西藏扩张,进犯蒙古,壮年的康熙皇帝几次亲征大胜而归,使得噶尔丹众叛亲离、走投无路、服毒自尽。

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旺阿拉布坦成了准噶尔汗,策旺阿拉布坦18年不敢轻举妄动。18年后康熙皇帝已近老迈,策旺阿拉布坦又开始蠢蠢欲动,陆续袭击哈密地区、青海、西藏,攻占布达拉宫,杀死拉萨汗,禁锢****喇嘛。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各地相继告急,再一次涉及军事、政治、民族、宗教等问题的西征迫在眉睫。

出征前要祭祀道路神。皇帝亲自在长安门外为诸将赐酒饯行,以壮士气;大臣们代表皇帝送大军至郊外,礼部、兵部官员给大将军一行敬酒,大将军接过酒杯,向紫禁城的方向谢恩,最后群臣送别大军挥师出征。

乔上说:也不知道他们出征之前喝那么多酒干嘛,还没出北京呢先喝高了咋办?要碰见个忌酒的大将军,完了,还没出征先撂翻了。

大将军在太和殿无比神圣地双手接过皇帝授予的主掌生杀大权的钺和调兵遣将的符节,向皇帝两次鞠躬并且叩拜,然后手执节、钺出午门整军鸣鼓,等待吉时率军经宣武门出征。

都说清朝承袭明朝的制度,但是清朝他是满族,各项礼仪和制度都要在明朝旧制的基础上融入满族的特色,这又在中华各民族不断融合之中散发出来更多的魅力。

其实我想也是,都说军情紧急,你这出征前先祭祀这个,祭祀那个,玩儿三天,等你真正到了战场都猴年马月了。

乔上说:说不定人家要的就是那种派、那种份儿,越有派越显得受命于天的皇权至尊,无论胜负,皇家都得至高无上。

康熙朝的御驾亲征上演了紫禁城太和殿独有的康熙大帝亲征大典,同样也是在康熙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命将大礼,凑巧的是两次出征都是为了西部的准噶尔。

春秋战国之际,各国相继建立了常备军制度,开始出现专门统帅军队、指挥作战的高级官员,叫做“将”或者“帅”。于是古人又说了:“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帅的地位和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国家的安危,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是国家安危之主,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选帅点将,命将出征的仪式也一样严肃而又隆重。

明朝命将礼仪也是历乘古制,授予大将军象征主宰生杀大权的钺,钺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的钺,这种兵器很少出现,或许也就是因为它本身有着非凡的意义吧。

乔上说:命将的时候,皇帝除了授钺之外还要授予大将符节,符节就是兵符或者虎符之类,用于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进行各项事务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合在一起可以检验真假。

阅读乔上说6紫禁城攻略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