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诗歌理论课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到了清水江边,忽然一位同学问王老师是不是走过水路,王昌龄说没有,于是同学们要王老师走水路。王昌龄心想,听说清水江沿河风光旖旎,有许许多多的著名景点,况且又是走顺水,不如依着同学们走水路,于是王昌龄答应了同学们的要求。一行人来到渡口,上了一只船,同学们叫一声“快开船”,船主拿起竹篙,在岸边石头上一点,船掉头驶向江心,随着艄公咿呀咿呀的吆喝声,船箭一般地向下行驶起来。

船行不久,左侧出现一条支流,苗学华告诉王县尉,这条支流叫鉴江河,是清水江的较大支流之一。从鉴江河口往上溯二三十里,有一个凤城镇,那里是一个千户所。城北有柱石山,因为有一座石峰极其高俊,犹如擎天的柱子一般,所以把那座山峰叫着“柱石山”,当地百姓干脆把它叫着“天柱”。

“我到过凤城,那天柱果然雄伟壮观,王老师想去看看吗?”一个叫着戴二毛的同学说。

来到树下,王昌龄傻眼了,这是什么树?怎么一棵树蔸上面生长了这么几种不同的树?只见树干大得出奇,三个学生加上苗学华再加上王昌龄共五人伸开手臂连起来才勉强围住,估计周长在两丈多,树高四五丈,树冠散开形成巨大的的伞形。在树干四五尺的地方分为三杈,其中二杈再分二杈,共五杈向上生长。在树杈交叉处,派生桂花、冬青、梧桐树各一棵,直径均约尺一二,高达三四尺。在另一杈树干上,生长一株树,高七八尺,是什么树王昌龄却不认得,正在琢磨,忽然从背后传来声音:“那是岩朗木,认得吗?岩朗木。”原来船主已经站在几人的后面。

王昌龄跟四位师生仔细看那巨大的树蔸,只见那些“树上树”的根须都裸露在树蔸上,树干周围几丈的范围内全都布满树根,虬根遍地,盘根错节。老树浑身上下都长满巴岩姜,形如蜈蚣。

“这棵树是什么树认得吗?”船主又开口了。

“桂花树?”

“不,是冬青树。”

“但是这棵又是梧桐,还有这棵,老伯说是岩朗木,到底这树蔸叫什么树,不好说呀。”

“告诉你们把,这棵树叫着沉香木,你们没有闻得香味吗?宝树呢。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沉香木是价值连城的宝树。”

三位同学都伸出舌头,问王老师沉香木有什么作用,王昌龄有话说了,王老师告诉同学们,沉香木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或沉香等树木的干燥木质部分,是一种木材、香料和中药多用树木。沉香木树心部位受到外伤或刺激后,会大量分泌带有浓郁香味的树脂。沉香木是珍贵的香料,被用作燃烧熏香、提取香料、加入酒中,或直接雕刻成装饰品。

师生们饱了眼福,走回船上,议论纷纷。王昌龄也觉得,这棵一蔸多树的古树也确实算得上大唐的树族一奇。

小船继续往下行驶。经过一个小市镇后,水势渐渐汹涌起来,船主告诉大家,从现在起一连要经过几个险滩,但是大家不要怕,有道是,山高自有客行路,水险难阻弄潮人。果然,险滩一个接着一个来,牛扼颈、长木脚、秋鱼塘、倒水滩……但闻滩水哗哗,震耳欲聋;更有白浪翻滚,让人目眩。三个学生和苗学华老师从四面护住王老师,深怕王老师被恶浪一口吞噬了。王昌龄大声地说“没事,没事,你们的王老师命大,不会出问题的。”

水势渐渐缓和下来,前面隐隐约约出现了一大片建筑物,船主大声说:“郎溪到了!”苗学华老师看看日头说:“刚好合适,今天到郎溪,明天赶到龙标不会太晚。”于是大家收拾行李准备下船。

话说这郎溪乃是五溪之首的“满溪”,古称“朗溪”寨,几年前开始设郎溪县。由于这里是清水江与渠水两江会合之地,下可与沅水会合直达洞庭湖,水上交通四通八达。举目江面,但见大小运输船只来来往往,扑鱼小舟往来穿梭,木排、竹筏游弋河畔,一片繁忙景象。

眨眼间船已靠岸,王昌龄一行人下船从码头上走上去,沿着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大道向前走了百十步就到了城门口,城门上阳雕的“郎溪县”三字的涂料显得还很新鲜,说明这郎溪县还刚设不久。

大家进城,沿着一条街道前行,忽然有路牌,写着“满溪大道”。王昌龄注意到街道的路面,街心是整齐的青石板路面,每隔数丈,便有一块镂空的古铜钱型的小石板与下水道相通。长街窄窄的屋檐顶上可以看到一线朗朗如洗的青天,脚下的青石板光洁照人。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铜钱型的“水漏”,长长的青石板路才能够“雨不溅泥,晴不扬尘”。

沿街道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店铺,丝绸、珠宝、江南特产、黔东山货、脂粉专店、龙标斗笠、食盐专卖、龙标陶瓷器、景德镇瓷器专卖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但是最多规模最大的还是木材商行,如“祥荣栈”、“有发栈”、“永福昌”等木材商行的规模都很大。

商店的招牌也是千姿百态。最有气派的是店门上方的木底金字招牌,其次是用墨写在正面或者店面两侧墙面上的。还有一种落地式木招牌。

王昌龄一行人在里人巷的“竹排客栈”住了下来。

这时候小船行至一个溪口,船主故意把船驶向溪口停下,指着岸上十多丈远的一棵树大声说:“你们想去看看那棵树吗?如果想看,就下船走近看看,如果不想看就开船。”

三个学生一齐大声说:“王老师,你去看看那棵古树,一定让你开开眼界。”王昌龄心想,不就是一棵古树么?我王昌龄走遍了大唐的东西南北,那样奇奇怪怪的事物没见过?但是考虑同学们的兴致,王昌龄还是下船同大家一起向那棵古树走近。

“那首诗我看过,但是忘记了。不过还有好看的呢,从三星石往西边走大约百十步就是郎江,江上有一座长廊式风雨桥,可供行人遮风避雨。桥头的峭壁悬崖叫着紫云岩,岩巅上有一座紫灵庵,巍峨壮观。古人有诗曰:‘剑气光芒靖远氛,兹崖名胜久传闻。我来黄叶翻红叶,人去青云蹑紫云。霞泛千杯空北海,文多五彩仗东君。此间好景谁相映,隔岸灵岩合与群。’王老师也到那地方去吟诗一首?”名叫向三哇的同学说。

“好吧,到时候我同你们一起去那凤城看看那里的天柱,看看那里的三星岩、风雨桥和紫灵庵,但是今天不行,我要赶回去给东边龙标书院的同学们上课。”王昌龄这么说,同学们也就罢了。

小船穿行在清水江清澈见底的碧波之中。清江两岸峻岭崇山,层峦叠嶂,群峰叠翠,风光旖旎,江水清澈,急缓有致。时而可以看到成群的各种鱼类,鲤鱼、鲇鱼、青鱼、马口鱼、长吻鲍等等。可以看到成群的水鸟静静地凫在水面。还可以看到江岸稀稀落落的房舍、一个个乡村和小市镇向小船的后面奔去。

四曰兴。兴者,指物及比其身說之为兴,盖託喻謂之兴也。

五曰雅。雅者,正也。言其雅言典切,为之雅也。

六曰頌。頌者,赞也。赞叹其功,謂之頌也。

“在凤城镇北门外一里的紫云桥畔,有三块巨石并排立着,奇特的是,那三块巨石都是一个模样,上面宽大下面狭小,远远看起来就像三朵蘑菇。中间那块巨石上面还雕刻着‘三星岩’三个字。王老师也去看看?”另一位名叫“莫怪”的同学说。

“你们没看到那块刻有‘三星石’三字的石块背后还刻有一首诗吗?那首诗写的是:‘三棒打九洲,西水往南流。才子无三代,做官不登头。’三朵蘑菇变成了三棒、三代人。”苗学华老师说。

连续几天,王昌龄在西边龙标书院上诗歌理论课,每天上一节课,其余的时间就是跟书院的领导和师生们举行各种活动,了解老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也随同师生们游览附近的自然风光。每天的晚餐参加师生们的宴会,席上最主要的荤菜就是冬鱼。

这天王昌龄要回东边龙标了,苗学华和几个同学一定要把王老师送回东边龙标。王昌龄推辞不过,只得答应。王昌龄在苗学华老师和三位同学们陪同下来到大街上,租了一辆马车,出了县城,向着清水江边奔驰。

王老师解释说,“六义”是诗经学名词。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就是说,来自各诸侯国的百姓中的民歌叫着“风”;来自社会上层的高雅诗歌叫着“雅”;来自宗庙祭祀的歌叫“颂”。

王老师说,诗的表现手法归纳起来有赋、比、兴三种。古人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就是直接叙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说的是以物喻志,“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者,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词也”,意思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借助另一个事物作为抒情的引子。

二曰賦。賦者,錯杂万物,謂之賦也。

三曰比。比者,真比其身,謂之比假,如〔关关雎鸠〕之类是也。

通过王老师的讲解,举例,同学们都明白了。不知不觉,一堂课又过去了。

西边龙标又来人了。自从王县尉在东边龙标书院给学生上诗歌理论课,这消息很快传到了西边龙标书院,但是同学们久久没有看到王县尉来西边龙标,于是同学们等不及了,几名学生在苗学华老师的带领下直接来到芙蓉楼,说明来意,一定要请王老师去西边龙标上诗歌理论课,在这种情况下,王老师不答应行吗?但是公事归公事,喝酒归喝酒,虽然学生有规定不许喝酒,但是书院的学生多半是大孩子,王老师就破例让他们也喝两杯。

第二天,王昌龄带着备课本随同西龙标的师生们出发了。

王昌龄从溆浦回来,学校和书院又开学了,王昌龄又要准备书院的诗歌课。这天,王昌龄又带着他的备课本走进了教室,今天他要讲的内容是《诗格》上卷第三部分“六义”。王昌龄首先扼要地讲了六义的基本要点,王老师说:

所谓“六义”,指的是: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一曰風。天地之号令曰风。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行春令則和风生,行秋令則寒风杀,言君臣不可轻其风也。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