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王昌龄苦读备科举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还有一点,就是常科考试中试的进士还不能立即做官,必须经过吏部的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如果吏部的选试不能过关,就只能去地方的长官州刺史那里做幕僚。

王昌龄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反复分析,觉得自己还是应该选择进士科。因为进士科虽然最难考中,但是正是因为难,考中的才最有前途。从历史上看,自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很多宰相都是出身于进士科的。但是要说难也真的很难很难,每年数千举子参加朝廷举行的礼部会试,但是中榜的仅仅二三十人,中榜比例在百分之一以下。而且,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都是饱读经史多才多艺的精英人才,竞争又是何等的激烈,稍有半点差错,就会名落孙山。

虽然考进士科最难,但是王昌龄还是选择了进士科。王昌龄是极有自信的人,他认为自己在诗赋方面还是有优势,贴经方面,自己对《礼记》、《左传》、《老子》都还比较熟悉,况且十个问题中能答上四个即可合格,如果考得顺手,应该能够考中。至于策问,那就要看是不是能够合主考官的口味了。

忽然,王昌龄想起了在潞州德风亭吟诗的情况。那一次不是有许多朝廷大员都认识了我妈?侍御史苗晋卿,中书令张嘉贞,中书令张说,张九龄丞相不是都认识了我吗?尤其是张丞相,还代表皇上给我封赏一千两黄金,并且鼓励我在明年参加科举考试。王昌龄想到这里,一下来了勇气:去拜见张九龄丞相!

第二天,王昌龄对着铜镜打扮一番,然后又站在爱妻芙蓉面前让芙蓉也对着昌龄哥审视一番,芙蓉说:“去吧,我看你昌龄哥就是当官的料,堂堂一表人才,看朝廷那些人羡慕你!”王昌龄笑着说:“你不是邹忌公的老婆吧,自己看着自己男人漂亮,殊不知天下之大,美男子不乏其人,要我说,我王昌龄也不过如此,一般般,能够跟你芙蓉做夫妻,也算我王昌龄有福分。”说罢夫妻大笑。

隋唐时期,天下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家藏书机构更加完善,藏书数量激增。隋朝初年,宫廷藏书三万余卷,到炀帝时期达到三十七万卷。隋炀帝曾在东都洛阳的观文殿藏书,观文殿两侧有精致华丽的藏书室,东厢藏甲、乙两部(经、史)书,西厢藏丙、丁两部(子、集)书。长安宫中的嘉侧殿也藏有大量图书,可惜这些藏书都毁于隋末的战火之中,到唐初只剩下一万四千四百多部、八万九千多卷了。

自开元年间以来,玄宗皇帝开始整理图书,将整理的图书各抄正副本,在东西两京各聚集经史子集四部书,分藏于四个书库。从此就有了“四库书”的说法。据有关人士透露,眼下大唐宫廷在东西两京的藏书已经达到一十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另外还有当今文士的著作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佛、道经籍二千五百余部、九千五百卷。

但是王昌龄知道,要进入长安弘文馆、史馆和集贤书院阅读并不容易,还得取得秘书郎、秘书监的同意。可是我王昌龄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平民百姓,怎么能够让秘书郎、秘书监同意呢?王昌龄又为难了。

第二是考试科目。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自高宗皇帝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总的来说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第三是考试的方式。有口试,贴经,墨义,策问,杂文(诗赋)。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

王昌龄制定了一个复习计划,决定对贴经的三部经典《礼记》、《左传》和《老子》进行一次系统地复习,对策问方面涉及的当前大唐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的书籍也尽量多浏览。但是这方面的书籍资料王昌龄手头并不多,于是王昌龄决定去长安弘文馆、史馆和集贤书院阅读。

王昌龄知道,自汉代起,历代王朝都设有掌管藏书的官吏。西汉时,御史大夫的助手御史中丞既掌管监察,又是管理图书的主要负责官员。卸史官署所在的兰台也是朝廷的重要藏书处所。汉武帝时设太史令掌管天下之书。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就是继承父职出任太史令,有机会遍览皇家藏书,写下了不朽的史学名著《史记》。东汉时期,掌管图书和文书的官员是校书郎和兰台令史,桓帝时期特设专管艺文图籍的秘书监一职,此后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朝廷都沿设秘书郎、秘书监之职来掌管藏书。西晋秘书监荀勖和东晋著作郎李充创图书按经、史、子、集分类的四部分类法,对后来的图书整理和藏书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方面分一史科和三史科,一史科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任选一本,考贴也考策。三史科对《史记》、《汉书》、《后汉书》三本书都要考,主要是选拔历史方面的专门人才。比如编修史书、给皇帝或者朝廷的封疆大吏提供历史资料等等。

道教方面有专门的道举科,考试内容有《老子》、《庄子》、《列子》。还有专门为智力超群的神童设有童子科,选拔十岁左右的童子进入太学深造。童子科只考《孝经》和《论语》。

第四是考试的内容。首先是《孝经》、《论语》为必考。明经科的内容还包括九部经书:《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一般只是口试。贴经和墨义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就可中试。

进士科考策问、贴经、杂文(诗赋)。贴经只贴大经,即《礼记》、《左传》。再加上贴《老子》,十个问题中能答上四个即可合格。杂文要求用规定的题目写一首诗和一篇赋。策问要写五篇。策问主要是对当前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

王昌龄还对科举考试做了一番研究,对科举考试的范围、考试内容以及命题方式等等列出了一个粗略的提纲。

第一是科举考试的范围。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王昌龄几乎大吃了一惊,原来科举考试的范围宽大得远远出乎意料之外,从经文到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算学、文字学,等等等等。而且,不仅要考儒家的经典,还要考道家的经典。就是说,儒家经传和道家经传都要考。不过儒家经典主要考试《论语》和《孝经》。还有诗词歌赋,并且非常重视策问,即考你的治国方略。

另外还有明法科,国家选取司法人才,范围为律七条,令三条。

明字科,考试文字理论及书法,考《说文》、《字林》。

明算科,考算学,范围很广,选算学人才。不过题目范围主要是考李淳风奉旨注解的古代十部算经。十部算经是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以及本朝著名算学家王孝通的数学专著《缉古算经》,《缉古算经》是古代十部数学著作的其中一部。在《缉古算经》中,解决了大规模土方工程中提出的三次方程求正根的问题。通过对近几年的试题分析,王昌龄发现,本朝的《缉古算经》是考试的重点。

现在王昌龄的故事可多了,大梁古城的繁华,嵩山的寺庙道观,少林寺和尚的武术,邯郸的赵苑和娲皇宫,太行八陉以及古燕京、临渝关、姜女庙,柳城的温泉,营州的古迹和草原,还有那碣石山上观沧海等等等等。不过王昌龄讲得最多的还是在潞州巧遇玄宗皇帝东巡,德风亭吟诗得到皇帝奖赏的动人场面。这许许多多的故事,白天跟孩子们和邻居们讲,夜晚,每当跟芙蓉在床上鸳鸯戏水一番,弄得精疲力竭之后,就用这些说不完的故事打发入睡之前的宝贵时光。

虽然王昌龄要急于为明年春天的科举考试做准备,但是该做的事情还得做。在外旅游三四年,亲戚家都应该去走走。于是夫妻俩带上四个儿女,首先到芙蓉娘家住了几天,然后乘马车上洛阳外婆家,再然后就是在蓝田县孩子们的外公外婆家都要去走走,王昌龄的旅途故事也从自己的王家大院讲到芙蓉娘家的何家大院,到洛阳的樊家大院,再到蓝田县的刘家。

回到家里,王昌龄开始为明年春季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王昌龄把家藏的书籍仔仔细细地清理一番,看看自己家里的书籍是不是能够满足科举考试的内容。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