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鱼水情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回想起当年的干群关系,真是鱼水情深,才知道,党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此。当时的县、乡领导无马无车,就是背行李徒步走,不挑吃不挑喝,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直到我上初中,从一面坡回家,一上车碰见了訾书记等人从亚布力回县开会。书记主动的喊我和佟生福四哥的小名,拉着我俩向其他人介绍。并风趣的说:“四先生、五先生学习可好?”我们点点头,算是回答。告诉随行人员,指着我说:“这孩子没少给我送饭。”他们在尚志下车时,拍拍我们的肩膀,慈祥的叮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后来的日子,我经常把县委书记住我家,我送饭,还把电话安在我们家等,都成了炫耀资本,与同伴、同学讲述。从中也说明爸爸妈妈努力带头建设新农村时,才引来这样结果。

爸从初级社开始,就被省报社,农村版聘为通讯员。每年爸能写几篇文章,由于是约稿,所以回回见报,还可得几元钱稿酬,并且年终给奖励些稿纸、日记本和钢笔等纪念品。我曾为爸爸能干能写而感到自豪,爸爸将钢笔也给了我一支,我便将这笔拿出和同学显摆。当然,带金尖的笔理所当然的是属于姐姐的了。

报社主编,当时不知是多大的官,名叫姜志敏,与爸爸关系过甚。经常到我们家乡采访,并总结农业社的经验,来推动全省农村工作。来了就住我们家,我们都叫姜叔,对我们也非常亲热。每回来都给奶奶带些点心,因外面一来人就住我家,和奶奶住一铺炕,当然,走时爸爸也会给姜叔带点土特产品、木耳、蘑菇之类,或是山兔、野鸡等。我还是跟姜叔学会胡萝卜在火盆内烧着吃,非常甜。到后来,二妹妹去哈尔滨铁路卫校上学时,姜叔还邀请去他家做客。

一九五八年全国上下相继的成立了公社,我们家乡是五七年秋最早成立了公社的。因为高级合作社已初步具备了公社的基本条件,只需成立和完善食堂,那就构成了公社的条件,加上三面红旗在我的家乡高高飘扬起来,我们家乡由安山村变为安山生产大队,大队部设在三个自然屯中间的北围子屯,因户多成立二个小队。西围子也成立两个生产小队。太平沟屯,仅一个小队。陈有福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爸爸任副支部书记、大队长。我们家太平沟屯,为安山第三生产队。队长:张云清,副队长:张玉喜,妈妈仍担任大队妇联主任,小队的妇女队长。

水库闸门,当时没有钢筋水泥,也是訾书记写条从木材公司,按最低价买了十多立方米红松板材。当时真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热火朝天。每天中午,基本上都是我往水利工地上送饭。

有一天,妈做的是荞麦面条,打的是狍子肉酸菜卤子。用头号搪瓷盆装的面条,用带盖的中号瓷盆装的打卤菜。我小心翼翼的,生怕弄撒了,很艰难的送到了工地。一看这么多,心想,他们最好是吃不了,给我剩点,哪怕半小碗也行。他们共四人,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我不敢正眼看,还流了口水。到最后真的还剩下不到半碗。爸对訾书记秘书说:“就剩这点,你年轻飯量大把剩下这点包了吧。”他也不客气,两口就吃下去,还拍着肚子笑着说:“宁可撑死人,不能占着盆。”我美梦般的妄想变为泡影,加上也确实饿了,失望的慢慢挪动脚步回到了家。到了家,也狼吞虎咽的喝了早已凉了的,三大碗小碴粥就着咸菜。

那些年,妈妈始终担任县人代表。

全国飘起这三面红旗,使之全党、全民、全国上下的革命、生产、生活的热情不断的高涨。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为纲领。当时工业大炼钢铁,赶超英美为目标,农业以全面秋翻地,全部成立人民公社大食堂,走到哪里都有饭吃。鸡鸭鹅猪羊全都归公,没黑天白日的不按客观自然规律办事。将地下死土翻上来,压在好土上面,还挖的越深越好,随之而来的浮夸风,什么放卫星,什么亩产超千斤、双千斤,又什么“担起高山赶太阳”等不合实际的口号,漫天飞舞。

我们家乡在土改、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这几个农村改革的重要阶段,都走在区、县所有农村的前面。在县委、县政府是挂了号的。五六年秋,时任县委书记訾书记,带领了工作组,进驻了我们屯,爸爸当时是高级社主任,妈是安山村村长兼妇联主任、县人代表。当然訾书记就住在我们家北炕,同时也把当时全县村屯的第一部电话安装在我们家。

这是一部日本鬼子留下的墙挂式,耳机话咀分开的手摇电话,使用空气甲电池,来去电话铃像小锤来回敲打,叮铃铃的响声,很吸引我。这也是借了县委书记的光,他同我们这里的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他那高大身材,方脸大眼,梳着大背头,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在他和全体干部精心研究、实地考察,最后经社员大会讨论通过了,在村屯东面修一座小水库。以备下面水稻田的灌溉,改变春天桃花水很快溜走,到水田用水时,水量不够用的现状。计划一个秋冬和春天,集中全安山村社员力量,把水库建成。

那时是人担、车拉、石夯的传统方式,进度非常慢,但那时领导干部带头,社员有使不完的劲,接下来又研究,由訾书记写条子,派人向林业部门,借了小铁道的铁轨,自做了辘轳马子车运土,利用落差,往水库方向运土是重车,往取土的上山坡是空车,然后用绞盘往下放和往上绞空车,山上两股车道,两个取土点,放下一辆重土车,山上装下一车土,这样周而复始,这在当时也算上最先进的运输方法。解放了大批生产力,加快了进度。

阅读珠河儿女之我的一家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