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合作社的雏形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到了一九五五年,由于几年的合作,每家的生产收入,除了交公粮和自己吃用后,还可卖一些余粮。都有了些积累。又根据初级合作社的一些问题,经大家研究,结果又把初级社、发展为高级社。要求条件,每一入社户把所有土地(留小部分菜地)都归一起,统一计划、统一耕种、统一分配。必须入进一头牲畜,没有就筹钱买牛或马入社,没农具户购买车和农具。通过评估作价,每户以三百元为标准,超出部分从秋后收入中逐年返还,不足户也由他当年分配收入中逐年扣下。

爸爸当时被推选为社长,由于当时有文化的人少,没有会计,来往账目计算不清,就乱了套。这样爸爸主动担任了会计兼副社长,推荐了张庭一为社长,张云清为出纳员。并又增加了几个小组长,成立了领导班子。这样,尚志县第一个真正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了。

当时,这个合作社在全黑龙江省排在第二名,除了青岗县比我们这里,早成立两个月外,就属我们早了,我们家爸爸积极带头,除了用一头大牤牛入了社,还花了四百元钱买了一匹大红马。

这些被县、乡领导参观果园时看到了。肯定了这些水土保持经验,后来,县水利科把原设在一面坡的县水土保持试验站,搬到了我们屯,进而研究如何防止水土流失,保持住水土的好方法。

我清楚记着,那匹大红马买回来当天,全村所有人都集中在屯前河沿边空地上,一些年轻小伙子们好信,用一条大绳子,拴在马套上,十五个人都没拉动这一匹马。非常有劲,单马可拉动一付犁(一般两匹马才能拉一付犁杖),性子暴烈,一般人不敢使唤它,后来为农业社出了不少力。

我们家乡的土地,平地多,有少量的山坡地,也都靠山林边,小区气候也好。这年雨水调和,加上刚成立高级合作社,社员积极性空前高涨,当年就喜获丰收。广大社员心情更加无比喜悦。县、乡政府也派工作队前来帮助总结经验,规划来年生产。我们屯也改变了历来的猫冬习惯,变冬闲为冬忙,把男劳力分为两组,一组把没打完的豆子、谷子、水稻打完,另一组进山里给林场倒套子(集木材),妈便带领着妇女们扒线麻,准备打绳套,挑选良种做好备耕准备。

接着,张庭一、陈德等几个互助组也相继组织起来。这一经验不但在区里,而且还在全县得到肯定和推广。为当时刚解放的农村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50年抗美援朝开始,紧接51年省主席冯仲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尚志看望抗日老区人民,转眼就到了53年,爸爸和妈妈在我们家乡创造了尚志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它是以互助组为基础,几个组自愿组织在一起,这样人多,生产工具、牲畜也多,力量也大,但自己土地收获的成果仍归自己的原则。这样有很多的好处,并进行了总结。但也有一些弊端,这些问题是:土地没归公,还是种地存在着种、铲、趟有先有后,误了农时就影响收成。二是种地品种还是个人说了算,地的茬口也不好调换。

这年冬,社长张庭一因犯了错误,被免了职,爸又得担起这个社长并兼任会计。五五年七月中旬,学生放假,我屯的学生佟生贵初中毕业,爸就提议让他接任会计,由爸带培。仅用半年就可独立胜任会计工作。这样爸爸便可全身心的投入到,建设更加富裕的小山村中来。

爸爸在沈阳就看到康大地主家栽果树,当看到屯子的后山坡,一大片地,又朝阳坡度又好,和康家果园条件相仿,爸提议也建一个果园。经过社委会研究通过后,便去青云果树场学技术,买果树苗,请来果树场的高润岐技术员到现场,帮助规划测量。

五六年秋,也是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成了共有十个品种,三千多株果树的果园,后来这片果园,按科学管理,到盛果期,为我们家乡增加了很多收入,占全屯农副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县水果公司包销。而且这里产的黄太平小沙果,曾经销往北京,很受欢迎。爸爸遇事很爱动脑筋,果园两侧被山水冲刷了两道水沟,而且年年加深。他便带领社员在山坡果园上边挖了等高截水沟,又在沟上面挖了六道鱼鳞坑,爸爸在坑中栽了三道樟子松和三道落叶松树,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果园。

在我出生不久,奶奶和姑姑到乌吉密南街找李瞎子算命,说我命中生不逢父,但能送终,但能养妈老,可妈又死不在我这大儿子家,说爸在孩子三岁时见面,而且这孩了还好养活。妈说:“别听他胡说。从东北打到大南方,说不定几年,打仗那么危险,唉!”果不其然,爸真的三年回来了,这回奶奶到处宣扬李瞎子算命算的真准,真是瞎子收了钱,还有人给做广告。所以,奶奶在日后有啥解不开的事,就去找李瞎子掐算一下。被爷爷知道后,难免被训骂几句。

爸爸回到家后,把家中耕种土地的责任担当了起来,妈妈更可以放手的在村上开展工作。可爸爸在内心里,却存着没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自责心理,随着解放军南下节节胜利,爸的心情更加沉重。

爷爷和妈妈发现后,都安慰和鼓励他。不能在前线打仗立功,在家种好地,多打粮食,支援前线,我们不是一样做贡献了吗?爸爸只能无言点头,他除了种好自家地,而且在村里帮一些缺人手,和南下出担架队的家庭种地、铲地。同时,他根据当时农村分了田地,但不是这家有畜力、缺农具,就是那家有农具、少畜力,一家一匹马又拉不动一付犁杖。爸爸就想出了互助的办法。同妈妈研究后,因妈是村长,便在屯里村上安排落实。这样组织起来,各家的实际困难全解决了。这一经验很快的在区里推广开了。就这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新中国新农村的号角吹响,爸爸组织的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成立了。

阅读珠河儿女之我的一家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