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开塾学的难处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认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会数数算简单帐目,就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读书过程。

待到十岁以后也就渐渐出力气了,有了力气当然是干活去。

长此下去,白丁太多,也不利于推动社会发展。

“老大,要不把附近的村长都请来吃顿饭吧。”丁点突然开口。

他可知道当初老大在另一座田庄提议读书的事,那天下着大雪,他也一同去了。

“嗯,但现在师出无名,若单说读书的事,也要提防那些人以为是我们求着人读书,各种压价、提要求。”

丁石头想了想,说出自己的担忧。

若只是开塾学,还算简单,现在是在田庄。

守着这么大一座田庄,其他村子没有从田庄获利,凭什么你说收学童就送学童过来呢?

束修大降,那是对他们的原价对比下调,但人家不知道。

以前还积极为老大做些事情,如今丁家长工就有十二个,还有两个长随,连上山打猎这种事都办得到,哪里还需要他们来干活。

但老大说了,他们认真读书、考取功名,就是九九塾学的骄傲,其它的都可以先撇在一边。

还要将九九塾学的学习特色和制度一一说明,如果人家不愿意送,再有优势,也是白搭。

在赵简提出降低束修后,丁石头又说了一系列的问题点,少年们面面相觑,差点挠头了。

读书难,他们自己就深有体会,但他们南城村近水楼台,占了不少便利,连束修都没有给过。

而读书人能开塾学,也多是子承父业。

换言之,读书也成为家业,在传承上难免失之公平。

当然在城里仍然不缺士子,甚至,像秦风酒楼周管事这样的,都有秀才功名。

当然,会有这样想法的人,除了本就思想超前的丁石头,就只有赵简这样的人了。

但开塾学的难处,也不只是降低束修就能解决的,还要挨村去了解情况,说服村里人送学童过来。

也就是说,只有大家都开始读书,并且重视读书这个问题了,才有入学的机会。

否则,五、六岁启蒙最佳年龄错过,在家耗到七、八岁甚至十岁再来读个一两年。

读书人集中在城里或环境富庶之地,在穷乡僻壤、生活艰苦之地,仍是少见。

长此下去,最有身份的士,会脱离农的土壤,与贫富一样,形成两极之差。

而今,读书人欠缺,直接导致束修降不下来,普通百姓供不出一个读书人。

这般恶性循环,就出现了像江夏村塾高束修却无心教学的情况。

因而,丁石头的九九塾学横空出世,让赵简心生希望,并且一开始就支持她。

如今证明九九塾学有其可以推广的特色,若能继续扩散,就算不赚钱,也如丁石头以前说的,优先推广教育,增加读书人。

只有读书人增加了,才有塾学的生源基础。

但“诛十族”余威犹在。

就算父皇开新科,继太祖之令推行教育,甚至降低童生考难度,只为调动民间读书积极性。

但历朝历代经战乱后必有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

阅读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