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当丞相杨素立威闹朝堂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怎么回事?”杨素在车上问道。

“启禀丞相,有人行走匆忙,冲撞了仪仗。”亲兵报告道。

“谁这么大胆,把他带过来。”

“杨丞相饶命,杨丞相饶命。”高缪赶紧说道。

“再给我打。”

终于高缪被打翻在地,只剩下了半条命,围观的人群指指点点,杨素这才让人罢手。

“我们继续走。”

等到了尚书省议政厅,尚书省的官员都在门口迎接,众人见到杨素后都赶紧行礼,等杨素走进议政厅,却发现内史侍郎薛道衡没有出去迎接他,而是一个字坐在那里办差。

“薛玄卿。”杨素向来不喜欢这位有学识的薛道衡。

“杨丞相有何吩咐?”薛道衡回禀道。薛道衡也向来不喜欢杨素这副心高气傲的样子,连站也没有站起来。

“今天是我本丞相第一天来尚书省,其他人都去迎接我了,你怎么不去?”杨素走到薛道衡面前。

薛道衡这才起身,“拜见杨丞相。”

“放肆,你是不是瞧不起我?”杨素又追问道。

“下官不敢,只是不管是高丞相还是以前苏丞相在时,都没有这个规矩。”

“薛道衡,你不要搬出高丞相来压我。”杨素大喊道。

“下官不敢。”

“至于苏威,你别忘了你是苏威朋党案的参与者,是陛下宽恕了你,又让你回到尚书省,没想到你至今对苏威念念不忘。”杨素继续说道,“薛道衡,本相问你,是不是你对陛下处理苏威朋党案不服。”

“下官不敢。”薛道衡赶紧说道。

“不敢,我看你什么都敢?你是不是还想让苏威回尚书省主政?”杨素一连几问,薛道衡无言以对。

下面的人都知道这是杨素在树立威望,谁也不敢插嘴。

“杨丞相,当初下官就是跟着苏大人办差,经常给他行礼,就被人举报成苏大人朋党了,如今下官再也不敢如此了。”

薛道衡这几句话把杨素气的要死,“薛道衡,本相这就给皇上上奏折。”

“什么事啊?”这时高颎正好走了进来。

“高丞相,你来的正好,薛道衡藐视我,还对苏威朋党案耿耿于怀,如此大逆不道,你看如何处理?”杨素说道。

高颎也听出来,杨素这哪里是问自己的意见,这是杨素在挑战自己,但高颎为人正直,他并不想与杨素争斗。

“越国公,薛道衡由于朋党案受牵连,已经官降三级了,今天就看在我的面子上,算了吧。”

可杨素哪肯罢休,“不行,今天本相第一天当差,薛道衡就这样顶撞我,我的权威何在,今天将如何立于朝堂之上。”

薛道衡一不想为难高颎,二也不想和杨素共事,“杨丞相,该怎么处置我你就怎么处置我吧,杨丞相,下官送首诗给你,寂寂无与晤,朝端去总戎。空庭聊步月,闲坐独临风。临风时太息,步月山泉侧。朝朝散霞彩,暮暮澄秋色。秋色遍皋兰,霞彩落云端。吹旌朔气冷,照剑日光寒。光寒塞草平,气冷咽笳声。将军献凯入,蔼蔼风云生。”说完,薛道衡头也不回走了出去。

晚上回到府里的高颎想起白天的事情,实在不是滋味,这边高表仁过来给高颎请安。

“父亲大人,怎么闷闷不乐?”高表仁问道。

“今天杨丞相第一天上任,就先打了高缪,后又大闹了尚书省,罢免的薛道衡。”

“杨素打了高缪?”高缪是高表仁的堂哥,是高颎大哥的儿子。

“父亲,越国公不知道高缪和你的关系吗?”

“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这是杨素在立威给别人看。”高颎显得很无奈。

“薛道衡怎么得罪杨素了?”高表仁又问道。

“杨素一直不喜欢薛道衡,今天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

“杨素如此蛮横,会不会对父亲不利?”高表仁不放心自己的父亲。

杨素上任第一天,就烧了几把火,杨素会停止吗?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奉了高丞相的命令,就可以冲撞我,看来高丞相平时对你们的管教太少了,来人啊,给我打。”

左右亲兵不由分说,上去就就拳打脚踢。

“求丞相饶命,求丞相饶命。”来人知道冲撞的是杨素的仪仗,赶紧跪下求饶。

“你是何人?”杨素问道。

“下官乃是礼部的录事官高缪,今早奉了高丞相的命令,出宫办事,一时走的着急,不想冲撞了杨丞相的仪仗,还望杨丞相宽恕。”

到了公元589年,隋灭陈,于300多年后中国南北复归于统一。

杨坚本来就出生于关陇集团,也是由于关陇集团的支持才登上了帝位,但他从内心深处很惧怕关陇集团的各个豪族,毕竟这些豪族不光在军事上,在政治上也有很大权力,对他而言,很多时候,这些豪族才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因此,杨坚即位以来,对关陇集团既要依靠,由要限制,他在平定江南以后,大量启用原陈国官员,同时也起用一些山东士族,又开创了科举制,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限制关陇集团的发展。

可眼下的大隋朝堂,左丞相高颎出自关陇集团,现在选择一个右丞相杨素又是出自关陇集团,杨坚多少有点无奈。

“是。”

不一会,一个穿着官服的人被带到了杨素跟前。

周围都是围观的大兴百姓,一直从杨素的丞相府邸排到皇城。

仪仗走着走着,突然停了下来。

“伽罗,从目前的情况看也只有让杨素担任尚书右仆射,与高颎共同管理朝政了。”杨坚说道。

“也只好如此了。”

宇文泰与高欢争雄,实力完全处于劣势。于是宇文泰仿照周礼制六军,改变整个上层建筑。其时关中残破,要想对抗高欢,只依靠鲜卑势力远远不够,因而必须选择与汉族融合,联合汉族力量;而关中汉族势力同样没有山东崔卢门阀那般强大冷酷,与宇文泰一拍即合,形成了四鲜卑四汉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八柱国成员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代表皇室,实际上统军的是六柱国,每个柱国又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系统了。八柱国中的独孤信就是杨坚的岳父,独孤皇后的父亲,而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其中杨忠即为隋文帝杨坚之父。

等到宇文泰彻底掌权后,他又下令将所有的部属的汉姓一律废除,复用少数民族姓氏,废除北魏的政治制度,改用所谓的周朝的“六官制”,推行后来被津津乐道实质是恢复少数民族部落兵制的府兵制,公元577年,令人吊诡的是正是这一本来最落后,最弱小,最野蛮的北周蛮族政权最终灭亡了比它先进,强大的多的北齐,统一了北方。581年,杨坚又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

开皇十二年的十二月,杨坚正式下诏,任命杨素为尚书右仆射。

这几天的杨素喜气洋洋,在一系列计谋得逞后终于位极人臣了,他上面也只剩下一个高颎。

十二月二十四日一大早,杨素去尚书省当值,就用起了丞相的仪仗,前面是礼兵,八匹大马,后面是数面大旗,杨素坐的四匹马拉的车架,周围则都是亲兵。

独孤皇后自然也知道关陇集团,而且他们自己也是出自这个集团,杨坚称帝后一直对关陇集团有着深深的戒意,并通过许多方法来限制关陇集团的发展。

何为关陇集团,其实还要从中国遭遇五胡乱华的空前灾难后说起,五胡乱华,整个北中国沦陷于蛮夷之手,汉民族横遭杀戮和蹂躏,一部分汉族追随东晋南渡,保存了汉民族的命脉不至断绝,而被迫留下的汉族只能受尽蛮夷惨无人道的统治,中国的北方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暗无天日之后,汉民族同胞迎来了一丝曙光,北魏统一北方后,北魏孝文帝毅然的在北魏推行全盘汉化改革,鲜卑族开始大规模的融入汉族,汉民族在北方有了全面复兴的希望,然而相当一部分愚昧的鲜卑下层民众并不认同这种改革,对改革抱着顽固的仇视情绪,他们和另一部分无知的鲜卑化的汉族民众发动了反对改革的六镇叛乱,北魏政权陷入一片混乱,随后靠镇压六镇叛乱起家的契胡酋长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几乎屠尽了北魏的士大夫阶层,这时,北魏历经几十年取得的汉化成果已经丧失殆尽,鲜卑化,胡化的逆流在中国北方已不可逆转。后来又经历了复杂的斗争和变故,中国北方形成了北周和北齐两大势力,高氏的北齐和宇文氏的北周作为尔朱荣遗产的继承者都是蛮夷政权,而北周宇文政权为了维护其统治,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

上回说到关陇集团形成,其中六镇指的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后,为了保障首都平城的安全,防止游牧民族—柔然袭扰,在平城以北边境设置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六镇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还有一部分是汉人豪强。这批军事贵族以武川镇军人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

阅读大隋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