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成德殿众人献计抚江南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苏威接着说道:“而改造江南,首先就是要和长江以北一样,实行州县两级制,这样才能做到全国统一。其次,对于江南的官员,臣认为也应该派北方人前去担任,而对于江南士族,可以通过科举到北方来当官。而对于江南的百姓,则可以用儒家经典孔孟之道教其心,用我大隋《开皇律》约其行,江南百姓确实多信佛教,但陛下并不能佛教的大规模发展,江南佛寺已经很多,侵占了大量土地,如果是乱世,很多人选择去当和尚,现在正逢盛世,如果还有许多人选择去出家,岂不是暗示我皇昏庸,百姓民不聊生吗?”

对于苏威的建议,姚察并不能完全赞同。

“陛下,如果完全按照苏大人所言,则江南百姓必反。”

这时独孤皇后走进了成德殿,“陛下,已近午时了,想必诸位大人都已经饿了,我让御膳房准备了一些午饭,陛下和诸位大人还是边吃边议吧。”

“有劳皇后了。”杨坚说道,“来,诸位爱卿请先和朕一起用膳。”

“谢皇上。”

“谢皇后。”

杨坚的午饭还是一贯的简单,只有三个菜,一个汤。杨坚只吃了半碗米饭,就不吃了,只说了句,“今天的羊肉有点咸了。”

众人都是哈哈一笑。

“来,你们多吃点。”杨坚又对独孤皇后说道,“给各位大人一人再上一碗羊肉。”

姚察等几个陈国旧臣,只是听说杨坚节俭,一日三餐都非常随便,今日一见,确实如此,“陛下真乃一代圣君啊。”

“吃完饭,咋们君臣再好好议一下,让谁去做这个扬州总管,负责江南三十个州的军事。”杨坚对于这个问题确实考虑了很久,但一直拿不定主意,而对于高颎、苏威等人而言,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选项并不是很多。杨素想去,但他也只是姓杨而已,没有机会,有机会去的只有杨家老二、老三、老四和老五。

因为他们知道杨坚在夺取北周政权的过程中虽然遭受了抵抗,但这些抵抗确实很有限,究其原因是因为北周实现的是郡县制,北周皇族尽管地位崇高,但大多数皇族根本没有独立的兵权和领地,杨坚夺得中央大权之后,北周的宇文皇族全都成了*羔羊。鉴于此,杨坚就一直对分封制耿耿于怀,要是国家有个灾难,连个管用的自己人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于是他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别镇守几个重点地区,而这些地区一律为总管体制,一个总管掌管着几十个州的军事,杨广镇守并州,杨俊镇守三秦,杨秀镇守蜀地。

“陛下,既然我大隋已经一统天下,就不应再分为江北江南,陛下已经对江南百姓仁爱有加,若还不安分守己,我大隋除了律法还有军队,我大隋需要的是顺民。”

姚察、高颎、苏威、杨素的话让杨坚一时不好抉择,依姚察之言,显得太过宽松,如此会影响中央集权,若按照杨素之言,加以剿杀,则又将是生灵涂炭。

“姚爱卿,平身吧,朕知道你也是一片忠心。”杨坚非常敬佩姚察的为人,所言也都是为江南百姓考虑。

“陛下,臣杨素有本启奏。”

“爱卿请讲。”

陈叔宝热衷于诗文,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陈叔宝非常宠幸这些文人骚客,对他们言听计从,君臣生活穷奢极欲,国力却逐渐衰弱下来。至此陈国文武懈体,士庶离心,边备松弛,覆亡也就不远了。”姚察说到此处,黯然泪下。

“那姚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安抚江南呢?”杨坚问道。

“安抚江南,臣建议三必抚,首先要安抚陈氏宗室,陈朝立国,正值侯景之乱不久,连续数年的战乱对南方的经济、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陈朝的几位君主一边平定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一边医治战争创伤,陈霸先先是打下基础,陈文帝励精图治,国势逐渐强盛起来,陈宣帝为了实现陈霸先的统一遗愿,兴兵北伐,战败北齐,拥有了淮南之地,这是陈朝鼎盛时期,南方的经济、文化也逐渐得到了恢复。因此,江南百姓对陈氏宗室还是比较拥戴的,因此,安抚江南首先要安抚陈氏宗室,保留其爵位,保其富贵;其二,安抚江南士族,江南是典型的士族社会,世家权贵权力比较大。安抚江南士族,应还继续让士族为官,并给予其一定的权力;其三,安抚江南百姓,对于老百姓而言,除了给予他们土地,免除他们的税收,还有就是尊重他们的信仰,江南百姓多信仰佛教,应该安抚江南百姓就应该支持江南佛教发展。”

“姚察,你放肆。”高颎大喝一声,“这是我大隋朝廷,岂容你胡说八道。”

姚察赶紧跪了下来,“陛下,臣失言,请陛下降罪,但臣也是肺腑之言。”

“至于安抚江南的百姓,陛下也已经免了江南三十州十年的赋税徭役,可见我主万岁对江南百姓的爱惜之情。”高颎继续说道,“但江南目前已经是我大隋疆土,必须按照我大隋制度来管理。”

“陛下,高丞相所言极是。”苏威也站了出来,“陛下,为了维护我大隋江山,微臣认为对于江南不能只是安抚,还要加以改造。”

姚察刚说完,袁宪站了出来,“启奏我皇,姚大人在江南为官三十年,多言皆为肺腑之言,还望陛下采纳。”

然而对于姚察的建议,高颎等人并不认同。

陈伯宗是文帝长子,公元566年即皇帝位,但两年后即被其叔父陈顼废除,因此陈伯宗被称为废帝。568年,陈顼自立为帝,他宽容有谋,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573年,陈顼派大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和寿阳,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后被北周夺走。总的来说,陈顼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但他在北齐灭亡、北方剧变的大形势下没有太大的作为,却在北周统一北方后才又争淮北,结果不但在彭城、吕梁大败,北伐不成,而仅有的被攻占的淮南也得而复失;从此陈国土狭小,国势渐衰,江北尽是敌境,而建康等重镇又直接处于敌人的兵锋之下,使北朝占有了对南朝的绝对军事优势;所以,他对后来陈朝的被灭也应付有一定的责任。公元582年,陈顼驾崩,谥号为孝宣帝。

宣帝驾崩后,陈叔宝正式即位,册张丽华为贵妃。自武帝开国以来,陈国内廷陈设很简朴。但后主嫌其居处简陋,不能作为藏娇之金屋,于是在临光殿的前面,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十丈,袤延数十间,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窗牖墙壁栏槛,都是以沉檀木做的,以金玉珠翠装饰。门口垂着珍珠帘,里面设有宝床宝帐。服玩珍奇,器物瑰丽,皆近古未有。阁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名花。每当微风吹过,香闻数十里。

“陛下,姚大人的建议臣不敢苟同。”高颎首先站了出来。

“丞相你说说看。”杨坚说道。

“安抚江南陈国宗室,万岁已经在实施这一策略,不仅给陈后主及宗室各王封了官职,就连原陈国的许多大臣也封了官职,你姚察姚大人不就是你其一吗?”高颎这话略带讥讽之意,他自己本就瞧不起江南这帮文人墨客,只会空口误国。另外,他也感觉出了杨坚有大量启用江南官员之意。不过,高颎也并未放在心上,以他的地位,可不是谁都能撼动的。

第十一章成德殿众人献计抚江南

姚察继续说道:“公元557年,陈霸先禅梁称帝,建立南陈,陈霸先称帝时,四方并不平定,而是身处危难之中,陈霸先“志度弘远,怀抱豁如”,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因此,微臣认为陈霸先也不失为一代明君,但方方面面的因素,却使他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公元559年,陈霸先病亡,谥号武帝。

武帝驾崩后,由于太子陈昌还被扣在长安做人质,国内没有合法的皇嗣,国外又有强敌北齐、北周等,老将们都率军在外作战,章皇后为人冷静,决定密不发丧,急招陈霸先的侄子临川王陈蒨返回建康,称帝,陈蒨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这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比较强盛。陈蒨也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公元566年,陈蒨驾崩,谥号文帝。

阅读大隋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