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统天下杨坚立志平江南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贺若弼原为先锋,为吾皇分忧,拿下建康,生擒陈叔宝。”

“贺爱卿不愧为了大隋第一猛将啊。”杨坚笑着说道,“爱卿请平身。”

杨坚的这话本是无心之语,意在夸奖贺若弼,可武将中有一人却生气了,“陛下,臣韩擒虎也愿为先锋。”韩擒虎体貌魁梧伟岸,往地上一跪,“碰”的一声,“臣也愿率部踏平江南。”

“父皇,儿臣以为...”杨勇并没有准备应对之策,说起来吞吞吐吐,“还请父皇定夺。”

“你是国之储君,对我朝这等军国大事竟毫无主见。”杨坚好好地看了看自己的儿子,身上没有一点自己的影子。

“你的脸怎么了。”杨坚看见了儿子脸上有一道抓痕,好像是新伤。

杨勇赶紧用手遮住了脸上的伤痕,“儿臣不小心磕碰了一下,擦了点皮。”

朝堂之上,本不应说这些的,但此时杨坚已经气的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本想辱骂几句,这时内侍太监总管李德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在杨坚耳边言语了几句。

“退朝。”杨坚急忙忙的赶回了后宫。

杨勇总算松了一口气,赶紧回到太子府,虽是冬天了,但浑身还是湿透了,赶紧叫人打水洗澡。

几个侍女一阵忙绿,先是把事先预备好的山泉水加热,倒进楠木制浴盆,再在浴汤中加进西域进献的茵墀香,侍女试着水温,“殿下,可以入浴了。”帮着杨勇宽衣入浴。

这时杨勇的几个东宫近臣裴政、刘行本和李纲走了进来,看见侍女正在往里面送水果,知道了太子正在洗澡,便恭敬的站在外面等候。此时外面还在下着大雪,刮着大风,房子里不时传来太子和侍女打闹的声音,裴政、刘行本和李纲三个人红着脸,摇摇头,大约大半个时辰过去了,裴政、刘行本和李纲三人冻得快不行了,刘行本耐不住性子,在门口对着对着里屋叫了一声,“臣裴政、刘行本和李纲有要事拜见太子殿下。”

屋里终于停止了打闹,不一会,杨勇走了出来。

“殿下,听说今天早朝陛下问了伐陈之事。”刘行本直接表明了来意,他们三人知道了早朝的情况,皇上对太子很不满意。

“是啊。”杨勇却满不在乎,他拿着一面铜镜,看着自己的脸上的伤疤。

“殿下,伐陈此等大事你必须得上心啊。”裴政忙劝说道。

杨勇摸了摸脸上伤痕,突然疼的叫了一声,并大骂了一句,“这个泼妇。”然后又觉得自己失了态,忙说道,“三位请接着说。”

“殿下,我等估计这几天皇上还要问你,所以必须想好应对之策啊。”刘行本经历梁、西魏、北周、隋四朝,可谓见多识广,他已经察觉到眼前这位太子已经越来越不受他父亲喜欢了。

“那你们认为我应该怎样应对呢?”杨勇这才放下镜子,认真听了起来。

“这是我等准备的伐陈之策,殿下请看。”刘行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应对之策。

杨勇接过去,看了看。

“太子,除此之外,若皇上问询,殿下还应主动请求到前线统兵。”

“这个注意好。”杨勇点了点头,“就怕父皇不允。”

“太子可以私下去见下贺若弼,若得到他的支持,应该可以。”

“好,你们快去安排。”

杨坚本还在和群臣商议怎么伐陈这么一个重大的事,却突然退朝离去,这自从杨坚登基以来,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臣们都猜想后宫肯定出什么大事了,都赶紧忙着打听消息。

杨坚赶回了后宫。

独孤皇后正坐在那,擦着眼泪,几个太医正在忙碌着,大家见皇上来了,都跪下请安。

“都起来吧。”杨坚急迫的走到小儿子杨谅床前。“伽罗,谅儿怎么样了?”

“太医说本来只是有点风寒,服了几天药,本来都有了些好转了,但这几天由于担心害怕,夜不能寐,变成了风疾。”独孤皇后一边说一边擦眼泪。

“担心害怕?”杨坚问道。

“还不是你前几天和谅儿说想让他去属地吗。”独孤皇后开始责备起自己的丈夫了,“谅儿身体一直不好,就不能让他大点再去吗?”

“谅儿已经十四了,他四哥杨秀不到十岁就去属地镇守了。”杨坚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好了,好了,朕先不让他去并州了。”

“谅儿情况怎么样?”杨坚又问几位太医。

“陛下,汉王.....”领头的太医欲言又止。

“快说,到底怎么样了?”

“陛下,汉王脉象很乱,情况不是很好,这是我们几个商量的药方。”

“那赶紧去抓药啊。”杨坚呵斥道。

“是,臣这就去,汉王服药后,只要能熬过今夜,就能好转的。”

独孤皇后听到此处,放声大哭,“我的谅儿啊,你一定要停住。”她又摸着杨谅的额头,“谅儿,你父皇不让你并州了。”

这时,外面太监禀告:“太子妃来看望汉王,望皇上皇后恩准。”

“让她进来吧。”独孤皇后交代道。

“太子没有来吗?”杨坚又生气了。

“臣妾拜见父皇、母后。”太子妃元氏进来问安。

“太子在家干什么呢?”杨坚问道。

“在家和几位大人商议政事呢。”元氏忙解释道,“是太子让我来探视汉王的,他随后就来。”

“你不要替他说话,太不像话了,他弟弟都病成这样了,他这个做哥哥的也不来探视。”杨坚骂道。

“你先扶皇后回宫休息。”杨坚知道皇后特别喜欢这个儿媳。

“是。”

话说杨勇脸上的伤其实是太子妃抓的,元氏出身高贵,是北魏皇族后人,她的父亲元孝矩在北魏旧族里相当有政治地位,杨坚给杨勇选这个媳妇,其实是为了他好,但元氏仗着娘家势力和独孤皇后的宠爱,非常强势,她也想向独孤皇后一样,不许杨勇沾花惹草、宠幸小妾,可杨勇不是杨坚,他非常讨厌太子妃元氏,连续娶了四个小妾,并多日不和元氏同房。

前不久,杨勇又娶了个小妾,姓云,这个云氏出身低微,但杨勇却对云氏宠爱有加,越来越冷落太子妃。这天太子妃实在看不下去了,当着杨勇的面打了云氏一巴掌,杨勇赶忙护着,就这样两人厮打起来,下人也不敢拉,太子妃一下抓破了杨勇的脸。

杨勇捂着受伤的脸破口大骂,“你这个泼妇,我娘怎么就给我选了你这样一个好媳妇,我一定要杀了你和你爹。

独孤皇后和元氏回到锦仁宫,元氏就哭泣了起来,“求母后为儿媳做主。”

独孤皇后本来就由于小儿子的病心烦,现在又见元氏哭泣,就更加心烦。

“太子又欺负你了?”

独孤皇后又对侍女说道:“你们都先出去。”

元氏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的哭泣。

“你也真没用,你要早给他生个世子,他敢这样吗?”

“母后,太子都几个月不和我同房了。”元氏开始数落杨勇的罪状,“他又娶了一房小妾,整天和这些人混在一起。”

“我最讨厌男人宠爱小妾了,而且你是我给他选的,他还敢如此。”独孤皇后没想到杨勇会这么明目张胆的讨厌太子妃宠爱小妾。

“他说,说...”元氏不敢说了。

“他说什么?说”

“他说母后没有给他选一个好太子妃。”元氏说出一句话,自己都吓得哭了起来。

“放肆,逆子。”独孤皇后勃然大怒。

“他还说要杀了我和我父亲。”元氏又火上浇油了一把。

“我要让他父皇废了他。”独孤皇后拿起桌上的杯子摔在地上。

元氏一听皇后说要废太子,这下更急了,“皇后,太子可不能废啊。”

而另一边杨勇没有去探望自己的弟弟,因为他要见一个更重要的人——贺若弼。

太子私见外臣,杨坚是不允许的,但杨勇为了巩固自己太子的位置还是去了。

贺若弼对于太子来见他,也是意想不到。

“殿下,臣应诏回京,没能前去拜见殿下,望殿下恕罪。”

“贺将军,严重了,你乃镇边大将,理当以国事为重啊。”

贺若弼忙安排下人全部退出。

“殿下,深夜自此,不知有何训示,请太子示下。”

“贺将军,你乃我大隋第一武将,为了大隋建国立下了不朽战功。我是来承教于你。”

“殿下,谬奖了。”贺若弼忙起身谢恩。对于太子贺若弼不敢得罪,也非常想巴结。他对于太子深夜来此的目的也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了,“殿下,可是要问伐陈之策。”

“贺将军真乃高人啊,早上父皇问我,我却无从应对,还请贺将军助我。”

贺若弼马上从书桌拿出几张蜀纸,“殿下,这时臣写好的《平陈十策》,本想明天献于皇上,请殿下先过目。”

杨勇非常高兴,但一想这是先给父皇的,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接过来,仔细的看了起来,不明之处,贺若弼又悉心指导。

“多谢贺将军指教。”

贺若弼又忙献计,“殿下,你还可向皇上谏言,请求带皇上御驾亲征。”贺若弼这是一石二鸟之计,一是太子亲征能帮助太子巩固其地位,二是若太子亲征必会对他言听计从,委以大任。

杨勇听到此处,更加高兴,“我也有此意,还请贺将军多多助我。”

“臣定会尽力而为。”

第二天的成德殿上,杨勇首先上奏,“父皇,儿臣有本启奏。”

“你说说。”杨坚还在昨天的气头上。

“儿臣建议开皇八年也就是明年年末伐陈。”杨勇显然已经准备好了。

“具体说说看。”

“明年年末伐陈,我大隋将有一年时间准备,足够父皇调集军队,做详细部署,此其一,其二夏季乃江南收获季节,我军可以先已少数兵力,虚张声势,假装进攻,陈国必调集大军,这样就可以误其农时,而陈国调集大军,我军则撤回,如此几次,陈军肯定会习以为常,麻痹懈怠,到明年年底,我军在举兵渡江,必能一击而溃。”

杨坚一边听一边点头,真是虎父无犬子啊,他露出了一点笑容,继续问道,“可陈国也有数十万大军,良将千员,还有长江天险,又当如何应对。”

杨勇继续应对道:“儿臣建议我军兵分八路,一出江陵,二出六合,三出庐州,四出武昌,五出荆州,六出襄樊,七出信州,八出益州,这样千里战线,陈国定顾此失彼。只要我军能有一两路率先突破,顺利渡江,则可以沿江而下,直击建康。”

“很好,甚合孤意。”杨坚非常高兴。

“太子多言甚是。”

“太子多言甚是。”

文臣武将纷纷附和。而此时最得意的除了杨勇,那就应该是贺若弼了。

“好,好,朕意已决,明年年末,御驾亲征,荡平江南。”

“陛下,御驾亲征,万万不可。”高颎忙劝说道。“我朝新立,诸事不稳,北面还有突厥,契丹、高句丽袭扰,因此,陛下决不可亲征。”

“丞相所言甚是。”杨坚最亲密的心腹相府长史郑译也忙劝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御驾亲征,陛下,臣断言我大隋伐陈必能成功,但陈有长江,因此我军定不会速胜,可能要二年左右方可伐陈成功,这么长的时间,陛下应该在京师总揽全局,方可万无一失。”

“父皇,儿臣愿替父出征,节制三军。”杨勇赶紧上奏。

“你?”杨坚看了看杨勇,还是有点不放心。

“臣认为太子可当此重任。”贺若弼奏疏道:“太子亲往,一可提升我军士气,二可太子为国之储君,应当多加历练,熟知兵事。”

“那好,朕封太子为伐陈大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全权负责决策伐陈军政事务事宜。”

“臣等遵旨。”

“父皇,儿臣认为父皇此时决定伐陈,定能成功。”杨勇赶紧站了出来,小心的应对到。

“那好,我再问你,我大隋又当如何伐陈呢?”杨坚对于这位自己的接班人总是期望大高,有点不满意。

吏部尚书,京兆尹苏威马上站出来劝说道:“二位将军不必相争,伐陈乃是我大隋头等大事,二位都是我主陛下肱骨之臣,肯定都有用武之地,为陛下建功立业。”

“两位将军定会有用武之地,今日早朝,陛下和众臣商量伐陈大计,两位请不要先为此事争吵。”高颎也劝说道。

“太子,你对此次伐陈有何看法?”杨坚想听听自己儿子的看法。

时间已经来到了开皇七年的年末,登基七年来,杨坚政治上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恢复汉姓。复姓,代表汉化的主流,终究战胜了鲜卑化的逆流。另外,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在地方行政方面,杨坚鉴于南北朝政区划分繁杂随意,地方行政交错混乱,支出庞大,于开皇三年,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又因为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故命苏威等人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为了选拔人才,杨坚开创了科举制,选官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

杨坚和他大隋朝经过七年的励精图治,外御强敌突契,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大隋帝国已经成为盛世之国,被后世传颂的“开皇之治”也已经正式开启。

现在杨坚还有一个问题急需处理,那就是统一南北。开皇七年十一月,大雪已经下了整整两天了,十分寒冷,可大兴城内的街道上依旧人马穿行不息,许多驻外大将陆续返回京城,大兴城老百姓知道这是要有大事发生了。

贺若弼见韩擒虎又来相争,再次跪拜,“陛下,臣的父亲一生都欲平定江南,但未能成功,因此死不瞑目,并留有遗志,让臣替他完成毕生所愿,因此,请陛下恩准臣为伐陈先锋。”

这两将相争,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贺若弼和韩擒虎两人都是世之猛将,杨坚即高兴,也无法取舍,一时真不知道该选谁为先锋,只能说道:“两位将军快快平身。”

“陛下,陈主叔宝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已致陈朝政治日益腐败,府库空虚,内部矛盾尖锐。此时陛下伐陈,定能马到成功,臣祝吾皇早日削平四海,一统天下。

“高丞相所言甚是。”武将中有一人站了出来,跪下启奏,“臣

大隋大兴城皇宫成德殿。杨坚正与众臣谋议伐陈之策,京城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了,而杨坚又是一夜未眠。

“开皇元年,朕即派贺若弼任吴州总管驻守江北广陵、韩擒虎任庐州总管驻守庐江,做好了灭陈准备,但后来由于突厥在北境经常袭扰,朕制定了南和北战、先北后南的军事战略,开皇三年,秦州总管窦荣定率大军大败突厥,开皇五年,朕动员数十万人修缮了朔方、灵武一带长城,并在朔方以东险要之处,新筑数十城,以加强北部边防,终于解除了北方威胁,这几年众爱卿同心同德,治理国家,我大隋国力、军力都大大增强,因此,朕意已决,倾全国之兵,击灭陈朝,统一南北。”

但隋文帝杨坚定“开皇”为年号还和佛教和道教有关系。众所周知杨坚出生于佛寺,对佛教有较深的感情,登上帝位后更是积极宣扬天命论,而佛教《金光明经》中有云:佛曰火乘,木运启年,号以开皇,可谓法火炬灭而更明,否时还泰者也。

同时,隋文帝杨坚十分重视道教对社会的作用,他自称“朕祗奉上玄,君临万里。”并对道教之符箓图谶大加运用。《云笈七签》卷六曰:“及开皇劫,以此妙经,生天立地,大圣应于始青之中,号元始天尊。”依此,则“开皇”为道教的一“劫”之始,表明天地间又一个新纪元的到来。杨坚取此为年号,正是力图证明他依天运而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而他则像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那样济度众生,开劫度人。

众臣高呼:“吾皇圣明,臣等遵旨。”

“臣有本启奏吾皇万岁。”

杨坚一看乃是自己的宰相高颎。

第一章统天下杨坚立志平江南

问对策太子词穷又惹祸

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从公元581年到公元601年,历时20年。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定年号为开皇,开皇二字首当其冲当然有开启皇朝之意,杨坚以开皇作为年号其实是想寓意自己君临万国,开立万世界皇朝。

阅读大隋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