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大禹的后人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也很是震惊,但这却是一代又一代的上古儒生牺牲了无数的生命,才所流传下来的消息。当年大禹在治水的时候,三过家门而不入,路过涂山时,遇到了一个女子,名为涂山氏,二人***…咳、咳,生下来后来的启。为了不让这件事被外人知晓,帝禹隐瞒了启的身世,正好此时帝禹的正妻还没有子嗣,所以启一直以帝禹的嫡长子自居。”

启居然是大禹野合而生的私生子,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不知道多少中原正统贵族会陷入疯狂。

那个涂山氏根本没有正妻的名分,从这个方面看来,启能够接受帝位的合法性就大大不合了,难怪会隐藏他的身世。

天下的民众对于大夏的政权都很是失望,此时东方有穷氏族在他们首领后羿的带领下,越来越是强大,而失去了民心的太康也无力镇压各路心怀不满的诸侯。

趁太康出去田猎的机会,后羿杀死了太康,太康一死,后羿带领大军轻而易举地就打败了大夏的军队,攻入大夏首都,太康的族人仓皇逃跑,大夏王朝几乎断绝,消息传出,世界各大诸侯哗然一片。

身在越族境内的这一支大禹后人在听到消息后,经过仔细的思考,他们决定带着最为勇猛的越族士兵,来到当时已经被后裔族占据的大夏首都。谁也不知道他们在那里干了些什么,直到十年后,那群人离开了大夏的王都,回到了越族。传闻他们带走了帝禹的尸骨,和帝禹的宝藏一块儿,藏在了当年大禹的会盟之地——会稽山,传闻当年参与此事的人都曾发誓,此生绝不会泄露大禹的埋葬之地。

为了转移天下人的视线,也为了不让帝禹的宝藏和尸身外露,当时的越国先祖重新找了一座山峰,命名为会稽山,并且依靠次山为根基,建立了越国。

不但如此,为了守护帝禹尸身的安全,当年前往中原的那批越国勇士便世代守护守护在了帝禹的埋葬之地。为了防止后人遗忘这个伟大的使命,他们下令禁止族人与外人通婚,女子不得随意走出村子…一直上千年,当年那批人的后人都快忘了那个神圣的使命,但是族内的规矩却一直保存了下来。

他们生活在越族之中,与越人为伍,每当亲人去世,亲友们便会用刀子剥开他的尸体,吞食他的血肉,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先祖永远活在自己的身体内,一起去守护那个伟大的使命。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吃了自己亲友肉的人,都会在几年内死去,最初是全身疼痛无比,一段时间后,行走困难,无法停止颤抖,到了最后,会丧失全部的记忆,不时的发出诡异的笑声,然后在笑声中死去。

后来经过族内的一致决定,最后他们决定把亲友的尸体抛给秃鹫,由它们来完成这个神圣的仪式,现在这个族内,已经没有吃人肉的习俗,但是在越族内,还是流传着他们‘食人’的故事,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恐惧!”

说到这里,文仲的眼角已经微微有点湿润了,虽然他没有点明,但是顾千玄和赵姝都已经猜了出来,这个村子想来就是当年守护帝禹那批勇士的后人。

“尽管启打败了伯益,夺取了帝位,但是当时天下许多部族,还是对他独自改变‘禅让’传统的做法,表示出强烈的不满。在当时中原的西方,有一个部族首领叫做后羿,站出来反对夏启的做法,要求他按照部落会议的决定,还位于伯益。

尤其是启的晚年,生活奢侈,终日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不理朝政,在启死了之后,又爆发了“五子夺权”的王室内乱,使得新生的王族政权,更加的岌岌可危。后来王位终于被启的儿子太康所得,然而不幸的是,太康即位后,与启的做法比起来,更是有过之而不及,终日田猎嘻嘻,流连于美色酒肉之中,对于朝政丝毫不理。

当地的越人非常尊敬这个孩子,并认为他有王室血统,一直抚养他到了成年。大禹的儿子与守护在他身边的家臣一块儿,深入越族的蛮夷之地,亲自耕种,教会当地居民种植和礼乐文艺,并被当地的民众拥戴为一族之长,渐渐的发展成了现在的越国。”

听到这儿,顾千玄和赵姝同时瞪大了一双眼睛,想不到越族居然还有这般高贵的来历,难怪在越国内,一直有传言,越国民众乃是当年大禹的后人,这一切的传言果然不是空穴来风。

尤其是赵姝,这样消息对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以文种这样的身份,她倒不会认为他会故意欺骗自己。如果让那些中原士大夫知道了这个消息,不知道会不会立刻抓狂。

“现在大王和越国的命运,全都掌握在顾将军你的手中,在越国岌岌可危的时候,我让顾将军护送高阳明离开越国,我知道在顾将军的心中一定有很多的疑惑,这也我现在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听我慢慢给你说。”文仲端起一杯茶,轻轻的抿了一口,随后轻轻的放下,道:“吴越的战争不过是千年前战争的延续而已,让我想想事情该从那里说起…额,就从上古大帝大禹说起吧!”

“帝禹?”

“没错,就是传说中的帝禹,当年洪水横肆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大禹带领各地首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九年终有成效,被天下各族拥戴为帝。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为了表扬他的功劳,舜将帝位禅位给了禹,禹王去世前几年,想效仿前任尧、舜禅让帝位,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最初,人们推举还在帝舜时代,就负责掌管刑法的皋陶,但是还没等接任,皋陶就病死了,后来又经过商议,一致推举皋陶的儿子伯益来做帝禹的继承人。

“可是根据上古儒文的记载,在帝禹已经年迈的时候,帝禹的正妻却又为他生了一个孩子,按照规定,这个孩子更有资格继承帝禹的王位,可此时他的儿子启却早已手握,嫡长子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虽然此时帝禹还没有去世,可是启和伯益两大派系已经形成,在朝堂之上争斗不休,已经垂垂老矣的大禹也根本无力去阻止。

传闻帝禹在晚年的时候已经预感到,在他死后很可能有一场可怕的争斗席卷中原,为了保护他的幼子,在他晚年时,以大会各路诸侯的名义,来到了偏远之地的会稽山。并且把他的幼子也带到了这里,连同大禹的宝藏留在了此处,委托当地一支名为于越的越人照顾,并留下家臣守护。

“什么!”顾千玄和赵姝同时大吃了一惊,中原是一个非常重视血统的民族,越是血统高贵的种族,嫡长子的地位就越崇高,族长之位一般也都是由嫡长子来继承。中原各路诸侯,也不少因为传位非嫡长子,而造成了政变的事情更是多不胜数,晋国的“骊姬之乱”,楚国末年的楚平王之乱,都是因为传位不当,而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对于嫡长子的定义,很多中原之外的各族总是很片面性的认为,嫡长子就是家族中的长子,这实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只能被称为长子。一般中原大老爷都是三妻四妾,只有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才有资格被称为嫡长子,才有继承帝位的资格,而偏房所生的只能被称为庶子,也没有继承帝位的资格。就好比商朝末世的商纣王和微子启一样,微子启乃是商纣王的长兄,却因为乃是偏房所生,而无缘于帝位。

皋陶、伯益父子二人都曾在在大禹治水的时候立下过大功,在疏导洪水的时候,伯益还曾发明过一种“凿井”的新方法来,而且,他擅长畜牧和狩猎,曾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所以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伯益是当时仅次于大禹的第一治水功臣,再加上他父亲的缘故,由他来接任帝位确实是当时的不二人选。”

关于伯益的故事,顾千玄也曾听说过,只不过可惜,后来接任帝位的,却是帝禹的儿子,启。

看着顾千玄,文仲轻声说道:“大王在会稽山上被吴军围困了数十日,为了越国的全体军民,为了保全越国的宗室,已经投降了。现在大王、王后毛嫱、范蠡将军三人作为人质,正在被压至吴国的路上,而我将留守越国。”

虽然早已想到了这种可能性,但亲耳听到后的感觉却又是另外一回事,多少有点沮丧,顾千玄想了想,试探性的问道:“大王不会有事吧!”

“等到帝禹死后,伯益终于接受了大禹的禅让,但真正的实权却掌握在帝禹的儿子启的手中,在大禹病逝三年之后,手握实权的启与伯益争夺帝位。经过一场大战,启打败了伯益的军队,杀死了伯益,取代了他的帝位,将国号改名为夏,创立了大夏王朝,启就是夏朝第一个国王。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结束,开始了‘父亡子继’的家天下统治。”

这些内容都是中原史书大写特写的内容,赵姝和顾千玄都很是清楚,实在不明白文种说出这件事,与现在的他们的困境有什么关系。

“但是!”文种停顿了一下,咳嗽了一下,接着说道:“事情的矛盾之处在于,启并非帝禹的嫡子,他只不过是帝禹的私生子而已。”

好不容易见到文种,顾千玄迫不及待的便问起了如今越国的情况。

顾千玄在越国待了八年,他现在的身份,还是越国的大将军,所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真有需要,他可以毫不犹豫的去为了越国而牺牲。尽管从始至终,对于越国,他都没有太强的归属感,在仙霞山脉的时候,还曾想过离开越国。

离开会稽山的时候,越国的局势岌岌可危,这段时间,顾千玄又全在流浪逃跑中度过,他现在很是真的很想知道,越国到底如何了?

阅读会稽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