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看热闹的永远不怕事儿大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刘少卿明白了,原来是技术人员的强迫症犯了。

不过中国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有大的战争了,对于武器装备的需求不是十分迫切。至于军火贸易,多卖少卖的也影响不了大局,刘少卿也就无所谓了。

“这样吧,现在我们的重点是训练飞行员,将来我们肯定会形成一支独立的空军力量,不要到时候成了飞机等人的局面。所以一方面你们科研小组继续公关火力系统,同时也可以生产出一批‘猛禽’和‘游隼’来,作为飞行训练用。”

刘少卿一笑:“法国?呵呵,是啊,法国……”

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就是法国,这两个国家在当下因为殖民地利益剑拔弩张,随时准备一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向德国倾销武器,无疑是对法国的打击。

“北圻那一战,我们虽然没输,但是身边的人,死了太多太多。这些年来,我一直想着,要是有一天,我们能够打到法国的国土上去,那才算是真正的为他们报了仇了。可是这一天总也不来……总也不来……”

当年在北圻,黑旗军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里面不光有战士,还有他们的妻儿老小,而刘永福则是这个大家族的家长。这些人在一起朝夕相处、同生共死了十几年,早已形成了一种类似血脉的联系。正是这种血脉相连一般的亲情,才使得黑旗军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中法战争中,因为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的差距,将近一半儿的黑旗军战士死在了北圻,而因为疾病、饥饿和战火,还有许许多多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没能活下来。

这些账,都记在活下来的黑旗军将士的心里。

“但是皇上说的对,打仗是要死人的。不能为了我们报仇,而让更多的士兵死在战场上。所以,我们不能主动挑起和法国的战争,也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真正站在法国的领土上了。不过……”

刘少卿冷冷一笑:“不过我不甘心,哪能让这帮白人老爷这么舒服的过日子。嘿嘿,现在机会来了,欧洲五大列强要火并,你看,多好啊。咱们不用死一个人,只要在一旁煽风点火,然后看着他们打起来就好了。而且,咱们还可以卖一些武器,好让他们之间的力量更均衡一些,最好是能让德国人这一边儿稍微有点优势,这样,就能让法国佬和英国人流更多的血!”

刘少卿——或者说大清军方中的黑旗军一系势力——对法国的敌视简直是路人皆知。在第二次对俄战争期间,法国曾在初期叫嚣要联俄侵华,企图从南亚和海上对中国发动攻击。为此,刘少卿在华南布了一个大大的圈套,设置了重兵,甚至不惜以短时间内损失新疆方向的战略纵深为代价,就为了引法国人上钩,给其以迎头痛击。只要法国敢于发起战争,刘少卿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将法国在亚洲的势力连根拔起,将法国人完全赶出南亚。

可以到了关键时刻,法国人怂了,这一仗没打起来。刘少卿这才开始从华中、华南等地抽调兵力到西北,完成了了对俄军西北集团的战略围剿。

吴法宪自然知道刘少卿所做的这一切布置,“公子爷对大家伙所做的,大家心里都明白。黑旗军上下无论是活着的、死了的,都会感念大帅和公子爷的恩德。不过公子爷这样做,皇上那边……”

刘少卿道:“这事儿,我和皇上说起过。其实皇上也不喜欢英国人和法国人,他们太傲慢,但是皇上也有皇上的担心,毕竟那是世界第一、第二的两大强国,任谁也不敢轻易招惹。不过现在不同了,这一次不是我们招惹他们,是三皇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搞对抗。我们不过是坐山观虎斗。这样坐享渔翁之利的好事,皇上怎么可能放过?”

吴法宪笑道:“那倒是,皇上的眼光可厉害着呢,说不定他早就等着这一天呢。对了,公子,你看这两个集团,那个能占上风?”

刘少卿道:“这个还真不好说。从综合军事实力分析,现在能排在世界前列的无非是英、德、美、法、俄、奥匈这六个国家,除了美国孤悬美洲,其它五国都在欧洲,而且都卷了进去。英国和德国的军事实力差不多,德国陆军强,而英国海军强。但是再加上法国,恐怕德国人顶多是在初期有些攻势,到后期就扛不住了。毕竟是二打一啊。”

“那奥匈呢?”

“奥匈帝国的军事实力恐怕还不如俄国,纯粹是拖后腿的。不过咱们这一次大大削弱了俄国的战略力量,说不定奥匈帝国还能发挥些作用。”

“那么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呢?”

刘少卿摇摇头:“这两个国家军事力量都不怎么样,而且相互之间还有矛盾,恐怕真到打起来,是不是能在一个阵营里都不好说。弄不好这两个先掐起来。不过这两个都属于龙套角色,起不了决定作用。关键还是看德国人。”

说到这儿刘少卿爆了个粗口:“靠!德国人真是牛差,算起来他等于是一家对抗英、法、俄三家啊!西线就不说了,东线虽然奥匈能分担一些,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压力。如果这都让他们打赢了,那就绝对是世界第一强国了!”

吴法宪眨眨眼:“所以咱们要帮他们?”

刘少卿道:“没错。帮助弱的打强的,这样弱的一方才能支撑更多的时间,双方才能流更多的血。否则如果英、法轻易的车翻了德国,那下一个倒霉的,必然就是咱们了!”

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英、法一旦扫清了在欧洲的拦路虎,下一步就必然是支持俄国清算中国。到那个时候,三大强国联手打上门来,再挟欧洲胜利之势,中国绝对是凶多吉少。

“所以咱们得让双方尽可能多的流血,流到最终胜利的一方也没有胆量挑战我们,那我们在战略上才算是胜利了!”

吴法宪点点头:“明白了,我会督促冯仑他们尽快完成对战斗机的改进!”

“嗯。对了,关于这个方面,我有一个想法。你回头和冯仑他们说一下。螺旋桨有一个转速,而机枪也有射速。这两者看上去飞快,其实都有自己的间隙的。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装置,能够利用这样的间隙来完成射击……”

吴法宪在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在负责近卫军的后勤了,这么多年来在军工系统工作,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刘少卿这么一说,他立刻就明白了。

“对啊,毕竟螺旋桨的桨叶就那么窄窄的一段儿,别说有设备控制,就是没设备控制的时候,机枪射出的子弹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打到桨叶上的。毕竟那一窄条桨叶停留在枪口前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一瞬间,只要这一瞬间控制好了,问题就解决了啊!”

刘少卿摆摆手,“具体你们想办法,我只提思路。另外,新型战机务必要保证在10年前实现量产。否则我担心赶不上了。毕竟,一旦战争开始,很可能就会有武器禁运。毕竟,皇上还是不愿意明面上和英、法撕破脸的。”

吴法宪肃容道:“是,请公子爷放心!”

刘少卿点点头。“我们和德国之间,现在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因此,几乎不可能爆发全面战争。从这个角度讲,出售给他们的武器不会反过头来用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能卖的东西,就想多卖一些。”

吴法宪沉默了片刻,随后道:“是因为法国么?”

“公子……”

刘少卿回头看看,笑了一下,“坐吧。”

吴法宪走到刘少卿身边坐下,随后道:“公子今天的意思,是希望能够向德国出售飞机?”

当时刘少卿的原话是:“我不太懂飞机,也不懂发动机。但是我想,如果一台发动机的功率不够,我们是不是可以采用多台发动机,比如两台、三台甚至更多?机头虽然只能装一台,但是如果我们将机翼部分加强,是不是可以在机身的两侧增加发动机?”

所谓一言惊醒梦中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指的这个了。

“在您的提醒下,我们立刻更换思路,成功的设计出了‘猛禽’系列作战飞机。”冯仑道:“‘猛禽’可以装备两台100马力的水冷发动机,最大速度105公里/小时,武器装备为3挺机枪,可载弹300公斤,续航时间长达3小时。”

“是!”

当晚,刘少卿和所有试验基地的军官及科研人员共进晚餐,酒酣耳热之余,刘少卿独自溜出了宴会厅,随后吴法宪也溜了出来。

刘少卿听着到这里就更迷糊了:“这不是很好么。可是你这一番话说来,都是好消息啊,那么你们一直说的‘问题’在哪儿呢?”

冯仑清了清嗓子,随后道:“是这样。因为减少了武器操作的副驾驶,所以新型的飞机只能从机头前方进行射击,这样一来,飞机的螺旋桨就会影响到机枪的射击。子弹有可能会将螺旋桨击断。我们尝试过在螺旋桨上蒙上铁皮防护,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所以……”

刘少卿点点头,“这不是可以了么,那么你们所说的新的问题在哪儿呢?”

冯仑道:“是这样的,我们认为相对于之前的‘游隼’系列,‘猛禽’的作战能力虽然要强很多,但是它的飞行速度大为下降,而且灵活性也不足,如果在空中遇到类似‘游隼’这样的飞机,很可能会被击落,所以我们认为,要想大规模使用‘猛禽’,必须要匹配相应的‘游隼’来伴航……”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发动机的功率不足,无法提供更大的升力。

真正让飞机具备不弱于飞艇的作战能力的,是之后的一次头脑风暴带来的成果。在这一次讨论会上,刘少卿提出的一个思路——将装在机头的一台发动机改为装在机身的两侧。

刘少卿一拍脑门:“我明白了,所以问题又回到老路上了,‘游隼’的发动机动力不足,滞空时间短,无法满足伴飞,对么?”

冯仑道:“这只是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的解决。我们将‘猛禽’的两台发动机改为三台——即机头一台,两翼各一台——而且将100马力的发动机改为重量更轻的80马力发动机,减少了载弹量。这样一来,飞机的速度和机动性就得到了改善,虽然仍达不到‘游隼’的水平,但已经好很多了。”

“而且,减少飞机的载重以获取更好的飞行性能这一做法给我们的飞机设计创造了新的空间。我们设计出来一款新的‘游隼’改进型。这一款飞机只有一名驾驶员,机枪被固定在飞机的机头部位,由驾驶员自行操控。减少的武器操作员不但使飞机一下子减轻了一百多公斤的载重,还使飞机的外形更加流畅。这大大改善了飞机的飞行性能。经过几次试飞,这一款飞机的航速、灵活性和滞空时间以及飞行高度都大大优于以前的任何型号,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作战飞机也不为过!”

大清帝国的飞行器发展计划从1905年开始正式上马,很快就生产出了一款机型,被称为‘游隼’一型。这一型飞机配备的发动机能提供80马力的推力,飞行高度在三百多米,飞行距离几十公里。从飞行参数上看,已经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

但是这样的飞机可以说是毫无用处。三百多米的飞行高度可以说完全暴露在地面火力之下,仅有几十公里的飞行距离——也就是说不到一个小时的滞空时间——根本无法满足战场侦查的需要。这样的飞机远远不如飞艇来的实用。

于是军工部门立即开始研制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以便改善飞行性能。正好这个时间也是全国集中力量研制发展小型大功率发动机的高潮,为满足装甲车辆和运载卡车的需要,多种型号的发动机被不断的推出。飞机的研发也随着出了两个新的型号,飞行数据从三四百米的高度迅速越上了一千米,滞空时间也大大增加,但依然比不上飞艇的性能。

阅读生于1871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