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剿匪出动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因此,即便徐光启不能过来,这本书也要拿到手上。

而且,除了《农政全书》外,温越记得明朝还有其他有关农业水利方面的书籍。

所以,情报局的熊一扬就被温越召去说话。

想要富,先修路。

修路的好处是说不完的。

即便大明官府驿站颓废,但民间的邮递系统相当蓬勃。

民间有一个民信局。

在大明永乐年间就出现了,是商帮的私人机构创立,在明中期壮大。

诸如邮寄信件、物品、汇兑等业务都可以在民信局办理。

发展到现在,在民间已经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似乎没有受到乱世到来的影响。

温越打算在山海关与宁远城之间修建好道路外,也将山海关与内地的一些道路修建一二,这虽然有越界嫌疑。

可一来可以以工代赈,给难民多条活路,二来也为关外和关内的交流更加密切一些,替将来做打算。

而派出夜不收去江南收集农书的时候。

温越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又紧忙加派人手前往江南。

不是为了别的。

便是要去江南寻找一些能够磨制镜片的人才,来替他打造望远镜以及炮镜。

此时的江南,已经有了近视眼镜,名为叆叇。

因此有人以打磨镜片为生。

只要耗费力气下去,相关的人才不怕寻不到。

同时,温越也令一些夜不收潜入京师,看看能不能弄一些火炮图纸和工匠回来。

十二月上。

离着温越发布的命令告示,已经有大半月了。

永平府内许多山贼不是投降,便是连夜撤走。

当然,也有一些贼不死心的,留在山寨中观望风向。

虽然其中也有些人没在告示期间下山劫掠,但也没有撤走,只是在等着风声。

这是他们往日的经验,一般官府做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尤其是这种剿匪的严令,更是不能保持长久的。

对于过了期限,还没有投降的贼匪。

温越已经给他们判了死亡,就算是在面对青牙军的剿匪不敌,想要投降,温越也不准他们投降,通通剿灭。

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根据情报局的情报,在永平府内还有十几股规模比较大的贼匪,另有几十股规模比较小的贼匪。

其中最大的那股贼匪是“楚霸王”领的,据说是从南方过来的,首领长的人高马大,颇有武力和江湖绿林豪气,又姓楚。

所以被称为“楚霸王”。

这股贼匪部众超过千人,盘踞的山寨在乐亭卫附近。

根据情报。

这“楚霸王”真名叫做楚八,出身于贼匪家族,其祖上有过多代为匪,从小就被其父带在身边,熟习匪气。

又为人豪气,乐交往英雄豪杰。

部众来源有许多种,或是刀客,或是贼徒,或是马贼,或是兵痞地痞等等。

山寨处于深山当中,山高密林,人烟罕至。

当地的官府对他们多长围剿,均以失败告终。

而且楚霸王不仅豪爽,心思也非常的缜密,知道“窝边的草不能轻动”的道理。

他们这股贼匪不仅没有在附近劫掠,反而买通官府,送粮米给附近百姓,让官府百姓替他们掩盖行踪。

前些次温越练兵剿匪,没有将他们剿灭,未必就没有附近百姓通风报信的缘故。

这放在水浒当中,简直就是梁山水泊,宋江一类的人物。

而除了乐亭卫周边的百姓,其他的地方的百姓,诸如永平、缆州、昌黎、卢安等地百姓深受其害。

楚霸王以及他的部众,每次下山掳掠,或是大批一起行动,或是分成小股,又是抢杀猪羊,淫虐百姓。

一个稳定的后方,绝不能由这股贼匪肆意妄为。

温越下令,务必要将这股贼匪剿灭!

而在发布剿匪告示之后。

参谋局就对于这些贼匪做出各自的剿匪计划。

给青牙军每部、每千总,定制相应的作战方略,大军出动,兵分多路。

剿灭“楚霸王”这股贼匪,只是参谋局制定的多个剿匪计划的其中一个。

根据夜不收的探报。

楚霸王等贼匪,如今还藏在寨内“歌舞生平”,并不知道青牙军马上要对他们动手了。

所以的计划都给温越过目之后。

温越签字,下达了出征指令。

……

此时,在山海关城北外的一处宽阔校场中。

正响彻着一声接着一声的喝彩。

大群大群军士围在比武场外,正看着里面两个人比试。

在比武场的旁边,竖着一座高台。

上面坐着张大春,以及钟大成两人,他们身后还站着几个把总。

在场中间进行比试的。

一个是张大春麾下的军士,另外一个是钟大成麾下的军士。

张大春麾下的那名军士叫做赵晟戎。

他年纪不大,看样子才刚刚二十,却长的颇为强壮,一眼看过去,就能发现他比旁边的军士要壮上一圈。

这时,他上身光着膀子,全身的肌肉如石块一般梆硬有力。

一双拳头力量不小,打着对面的对手,东倒西歪,根本扛不住一点。

看到这一幕,高台上的张大春哈哈大笑,对他非常喜爱。

让张大春比较惋惜的是。

赵晟戎虽然不是新一批招入队伍的,却也是上半年开战前夕招入新兵队伍当中的。

又运气不好,赵率教领着援兵赶往大宁的时候,赵晟戎没有被选入,留守在后方,因此没有参加后续的战事,也没有立功。

之后军队整编,赵晟戎就被编入了张大春的麾下。

而张大春虽然是一军的千总,但在没有军功的情况下,他也不能贸然给赵晟戎升职。

现在只能让赵晟戎从普通军士慢慢升职。

赵晟戎的武力确实不错。

虽然没有怎么上过战场,但对面老军的肃杀凶势没有吓到他,反而在巨大力气的拳脚下,被打下武场,不得不认输。

见此,张大春的千总内军士们,都是欢呼雀跃,极为兴奋。

钟大成的部众们,则感觉丢了脸面,人人的脸上不好看。

现在不是演习,进行的都是寻常的比试武艺。

可在双方眼里看来,这也事关各种千总部队的荣耀。

这是温越在军中树立尚武的方式之一。

之前的青牙军中,不准私斗,只准在考核中比试高低。

后面军队的扩张,人数越来越多,又考虑到军士们平日内训练艰苦,心中或多或少积攒了不少戾气。

光是单单在考核当中,互相比试,难以消除。

故此,温越放开了军中比试规定。

从单人比武,到团体比武都有。

而且为了督促军官们,军士们也可以提出对长官比试。

当然,只能越一级比试,否则越级过多,有伤军官威望,损失时间。

赵晟戎以中上等技艺军士的身份,击败了对面上中等技艺的军士,尤其对面还是战场下来的老兵军官,实在是值得夸奖。

这次他挑战成功,可以改为上等技艺军士的身份。

由此,也可以担任伍长的军职了。

更重要的,对赵晟戎来说,他平日里的伙食待遇就要上一个档次,吃得更好了。

虽然温越打算后期继续北上,将废弃的锦州等地拿回来,可现在关外许多地方用人颇多,暂时还是需要先安排在宁远城以南。

就比如现在百姓们在被官府召集在一起,做的事情,修路。

现在需要他重点关注的,主要是两件大事。

一件是开垦屯田之事,另外一件则是招降匪徒的事情,另外一些杂事就是道路整修,以及火器研发等。

光是山海关到宁远城这片土地是安排不下二十多万的百姓的。

不过天启六年,建虏入寇。

没得办法,徐光启又不能来了。

等着建虏被打退,温越又邀请徐光启的时候。

很快,在温越的指示下,熊一扬便派出些机灵点的夜不收,前往华亭、江南等地,收集有关农业方面的书籍。

安排下去后,温越的目光转向其他地方。

《农政全书》的精要之处也在于,徐光启并没有仅仅将农业问题拘泥于对以往的农业科学知识的总结,而是将目光放到了更为长远的政治生态上,将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相结合,使《农政全书》超越了以往的纯技术性的农业书籍,集中表达了徐光启以农治国的农业生态观。

此书,非常重要。

徐光启著书正在关键时刻,说还有一些时间,便著书完毕,然后过来。

正好,趁这个机会,温越便派人去邀请徐光启。

要说徐光启真是放他鸽子,放许久了。

天启五年的时候,便受到温越的邀请过来,可是当时他编辑书籍正在兴头上,便推脱到天启六年过来。

即便人不过来,他新编辑的《农政全书》也得过来。

《农政全书》著书起于万历年间,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

总结与保留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华,展现了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

李昌荼的民政局在屯田的时候,也研究如何提高耕田的产量。

温越得知这个消息后。

突然记起徐光启这事。

阅读明末最强钉子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