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封赏论功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直到五月二十五日。

留下一部分人在固平城,看守照顾被掳掠的百姓外。

大军带着不少辎重,往蓟州逼去。

自从离开固平城之后,他们就非常紧张,生怕明军以温越的青牙军为先锋追来。

得到建虏出关的消息。

崔呈秀等人都是弹冠相庆,极为欢喜。

不过当晚,温越却是在营帐外,眺望着星夜点点,一股难名的情绪涌在他的心头。

这天启间的历史,经过他的翅膀扑扇,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而崇祯年就快到了。

那才是乱世啊。

……

天启六年,六月五日。

京师,乾清宫。

天启帝的脸色更加灰败了。

即便是到了夏季,他身上还是披着不少的厚衿。

此时,天启帝正在听着魏忠贤念着的,有关出战的捷报。

听到建虏出关。

天启帝脸上欢喜,立即命令下去,有关的善后事情一定要处理好。

相关人员该怎么封赏,失事人员该怎么处理,都要做好。

至于这怎么做。

自然是魏忠贤来做。

对于是阉党的,哪怕犯错了,也尽可能全压下来,概不追究,还要论功行赏。

不是阉党的,有错在身,又没钱打点,那不好意思了,不仅要追究,还要狠狠追究。

至于不是阉党,又有功劳在身的,那还要看有没有银两打点。

当然,魏忠贤对一般将领官员,可以随便处置。

至于对温越,他感觉非常棘手。

温越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已经完全脱离了他的掌控。

现在对温越的唯一办法,只能利诱不能威逼了。

魏忠贤左右思索了好一会,才定下了给温越的赏赐,递给天启帝。

若是别人,天启帝看都不看。

但温越简在帝心。

“大伴,温越立下如此多的功劳,又是阵斩贼酋之一的杜度,又是连番大战,击溃奴酋努尔哈赤,砍杀许多首级。”

天启帝皱眉道:“怎么就是实授都督佥事,授山海关提督?”

温越之前乃是正四品的指挥使,现在变成正二品的都督佥事,是连跳四级。

再从天启二年算起。

温越那个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小百户。

这几年来升官速度,就像是坐上了火箭,简直让人眼红的发紫!

不过,卫所制度在明末并不值钱。

随便一地,就有好些个参将、总兵,游击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所以定下都督佥事,授提督权。

天启帝并不太满意。

他觉得至少得要一个从一品的都督同知,甚至正一品的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都是可以的。

见天启帝不满。

魏忠贤急忙道:“陛下,群臣们这样定下给温将军的奖赏,也是为了给大明保存忠勇良将。”

天启帝不悦:“哦?怎么个保存法,就是论功不行赏吗?”

魏忠贤急忙道:“陛下,这实在是群臣无奈之举,温将军自从天启二年开始,便屡建奇功,是我大明之幸。

“可是也正因为如此,温将军升官速度太快了,现在再给予其高位,怕会让他生出骄横之心,不如暂且押下他一点功劳,等着将建虏全部驱逐,尽数剿灭之后,再统一论功不迟。”

“这……”天启帝有些犹豫:“但若是这么做,恐怕赏赐不公,寒了温越报国之心啊。”

魏忠贤劝道:“陛下不必多虑,群臣这么建议,也是为了能让温将军多加历练,他乃是识大体之人,必定能理会陛下苦心的。

“而且虽然不能再实授温将军之权,但可以多给予一些功勋、散阶,并且臣听闻温将军并无婚配,陛下和不如从宫室当中挑选适龄公主与温将军婚配?”

天启帝眼睛一亮,又皱眉道:“可宫室当中并无适龄公主啊……”

魏忠贤急忙道:“陛下为何不从其他诸王当中挑选?”

“不可!”

可这话一出,天启帝便摇头道:“将其他诸王的公主许配于温越,岂不是亏待了功臣,此事日后再议吧。”

天启帝虽然爱做木活,但并不傻。

温越乃是手握重兵的边关大将,怎么能与其他王爷结亲。

大明向来对庶出的王爷,都是养猪政策,可以白白养着,但不能给予实权。

“就先赏赐一些功勋、散阶吧。”

天启帝这么说了一句,又觉得光是这样,有点太对不起温越了,又问道:“对了,诸将回转京师之前,朕曾经派人宣抚了众将领,温越可曾对朝廷提出过什么要求。”

魏忠贤道:“温将军说,此次连番作战,他部下损失许多,希望朝廷给予抚恤,每个战殁将士给予银两一百,伤损将士则给予银两五十,并且还希望将解救的百姓送往关外,补充兵丁来源。”

天启帝道:“哦?既然温爱卿有所求,那大伴满足便可。”

魏忠贤道:“陛下,今年这次大战,朝廷当中库房已然是空虚,存粮等什么都不足,若是满足温将军所求,又是几十万两银子……所以……”

天启帝皱眉:“所以什么?”

魏忠贤道:“所以,陛下,以奴才意思,这抚恤银两还是算了吧,以这次缴获的粮米充之,至于被解救的百姓,本来重新安放处置就是困难,既然温将军想要,那便由他所请,给予他便可,另外再免去山海关外三年赋税。”

对魏忠贤来说,就怕温越什么都不要,再和阉党扯不上关系。

现在既然温越有所请。

能尽量满足就尽量满足他。

也正好可以拉近一点关系。

“对了,上次朕和温爱卿见面后,温爱卿曾说想要一批兵器盔甲,尤其是火器,想请朝廷拨下二十门红衣大炮,什么鲁密铳的,还有一些工匠的。”

天启帝又想起一件事,说道:“大伴,你看这些事情,能不能给温爱卿办妥。”

魏忠贤面色难看,道:“陛下实不相瞒,此次从京师中调出的火器营损失不小,火器盔甲等都供应不足,至于一些工匠等,也需要在京师打造火器,难以调出。”

“竟会如此,真能什么都调不出来。”

天启帝难得怒了:“我堂堂大明国朝,居然连一点功劳都发不下去,如此对待有功之臣,日后谁再来为朝廷效命。大伴,传命下去,无论如何都要调些火器,大炮下拨到温爱卿的营中。”

“喏,奴才这就传命下去。”

见天启帝都这么说了,魏忠贤脸色不变,点头应是。

******

“魏公,那温越真是越来越嚣张了。”

魏忠贤府中,崔呈秀在大倒苦水。

“在建虏围困延庆城的时候,下官派遣数波信使前往固平求援,可是没有一点音讯,等下官见到温越的时候,他却说没有见到求援信使,这是怎么可能?

“而且嚣张跋扈,人人可见,他仗着自己的军士骁勇,就轻视我等,实在是不把下官,还有魏公放在眼里……”

魏忠贤喝道:“行了!”

他瞪着眼睛看着崔呈秀,质问道:“崔大人,你是什么意思?想逼着温越造反吗?你也不想想,若是温越兴怒,陛下怪罪下来,到底是你还是温越?”

崔呈秀的意思,魏忠贤还能不知道。

这一下朝,就来他府中大倒苦水,不就是看中了温越麾下那敢打仗的兵马,想占为己有。

这是如何可能之事?

且不说要不要的来,就算是朝廷下令,调任温越,温越会肯吗?

不过温越最后会做什么事,要干什么。

弄出边关重将和朝廷不协的崔呈秀,必然会第一个掉脑袋。

毕竟是他提出来的。

而且,就现在大明糜烂的局势,已经无法承担边关重将反叛的结果了。

所以,哪怕魏忠贤再怎么权势滔天。

在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抗衡青牙军前,魏忠贤都不能轻易去动温越。

崔呈秀没有看清未来局势。

魏忠贤可是看得明白。

别看他这几年在朝中鼓风弄雨,但都是涉及文官,涉及武将的,也只是那些无兵无权的。

至于手握重兵,立在边关的武将。

见魏忠贤什么时候,去动过一二?

不都是小心对待?

魏忠贤用冰冷的眼神,注视着崔呈秀。

崔呈秀感觉手脚冰冷,全身发抖。

良久。

魏忠贤的语气才缓了下来。

“崔大人,如今可不像以前了,建虏以前都在边关,离着京师很远,陛下看不见,我等可以考虑陛下的身体,不用让他忧心此事。”

魏忠贤道:“可现在,建虏已经打到了京师城外,再装着看不到,不让陛下担忧已然是不行了。

“这温越虽然是武人性子,也隐隐有不服管教之意,但如今形势下,还是需要尽量安抚。”

“是。”

崔呈秀低声应是。

等出了魏忠贤府后,他才发觉全身已经被汗浸湿。

而魏忠贤则看着窗外,脸色阴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良久后,才叹了一口气道:“温越……”

******

天启年六月十日。

天启帝举行了盛大繁华的朝会。

亲自为出战有功人员一一封赏追赠。

各文官、武将都一一有所晋升。

其他人一笔略过,暂且不提。

武将中,除了战死的袁崇焕外,就属温越封赏最多。

……

温越,初授镇国将军,勋护军,荫一子世锦衣百户,授命正二品都督佥事,暂时充任辽东经略,掌管辽东大小军务。

罗谦合,赠显武将军,赐祭葬,有司建祠,荫一子世锦衣总旗。

刘勇,赠武节将军,赐祭葬,有司建祠,荫一子世锦衣小旗。

……

袁崇焕,追赠光禄大夫,赐祭葬,建祠奉祀。诰封其妻李氏一品夫人。

……

朝堂上。

温越穿着正二品的都督佥事官服,听着朝廷赐下来的封赏。

在他的身后,是一大堆官袍腰牌都焕然一新,兴奋不已的青牙军军官们。

对于自己的封赏,温越非常平静。

他早已猜到,自己的封赏会被压下一压,毕竟自己近年来升官太快了。

不过,听到对袁崇焕的追赠后。

温越还是微微叹了一口气。

或许是退出历史舞台太早的缘故,袁崇焕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被追封为太子太傅,朝廷只是追封他为光禄大夫。

不过,相比于历史上被在闹市挨上三千刀,妻子仆从流放三千里。

这个结局显然好上不少了。

……

十二日。

温越的青牙军,就要转回山海关内。

出战前,他是山海关总兵。

出战后,他已经是辽东经略。

虽然这辽东经略前,有暂任两个字。

但不管是他,还是其他明国将领,都觉得随着青牙军的继续壮大,“暂任”这两个字除去是迟早的事情。

与温越一同出来的马世龙和满桂,不一同回去了。

马世龙和满桂分别被任命为,东路兵备,和保定兵备,遣往延庆,保定一带。

可能是魏忠贤觉得有他们两人在温越身旁。

温越实力会越发壮大。

又或者是朝廷觉得延庆、保定一带需要精兵重兵把守,就特意调配了他们两人过去。

此时,众将各自告别,依依不舍。

每个人都来和温越践行,否管认不认识的,都过来凑个面熟。

毕竟,谁都能看出来,未来,温越必然会更加势大,一飞冲天!

离开关口,进入蒙古境内后。

努尔哈赤等后金将领,都是在心中松了口气。

短短四五日的日程。

大军走了十天才到。

而努尔哈赤等人,早在五日前,便押解着掳掠而来的物资和百姓,离开了蓟州,从附近的喜峰口尽数出关。

然后,又议论起该如何对付,还未撤走的建虏大军。

建虏离开固平后,就往东南方向撤去,打算从居庸关、喜峰口离开。

不过可能因为大远来一趟,就这么走了,太不甘心了。

崔呈秀领兵行军非常稳重。

走一步停一下。

温越心中叹息一声:“大军不敢主动逼近建虏,只能看着建虏肆虐撤退,或许这几月的大战就要这么结束了,白白看着建虏再掳掠一番离开了。”

崔呈秀领着大军在固平城连休整三日。

于是,他们又在蓟州、玉田等地肆虐一番。

得到最新的情报,崔呈秀与众人商议。

在替朝廷安抚了城外的百姓后。

崔呈秀就召集诸将议事,他先是将温越三人又夸了不少。

建虏人数还是不少,己方虽然有近十万大军,但还是应该稳妥起见。

听他左右意思。

就是不愿出兵,不敢再战了。

小小的固平城自然是装不下这么多的明军的。

明军大部全部都在城外,安营扎寨。

崔呈秀等高级将官则是,进入固平城内,占据了好些个屋子。

阅读明末最强钉子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