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妙锦让问的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尤其是元朝大一统之后,人殉在全国风行。

大明建立后,虽然在律法上没有支持人殉,但也并未禁止。

这股风气就延续至今。

说不定还能获得一个贞洁烈妇的美称。

至于找人贩子买来的童男童女,连户籍都查不到,在衙门眼里那都不算人。

同时陈景恪还了解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冥婚。

冥婚本来没什么,给未婚死亡的男女配冥婚,也算是了却父母的一桩心愿。

让他们在地下也不孤单。

然而在人殉猖獗的情况下,很多人家直接用活人配冥婚。

这全都是人间惨剧。

陈景恪看的心情无比沉重,他一直以为人殉早在汉朝时期就废了,没想到竟然一直存在。

而且在大明竟然还如此猖獗。

不行,必须要想办法阻止。

若连这种残忍的事情都无法阻止,还谈何改变世界。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去游说朱元璋。

在游说一个人之前,最好先了解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眼下他并不知道朱元璋对人殉是什么态度。

坚定支持?还是可有可无?

如果不了解就贸然去游说,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那么如何了解朱元璋的想法呢?

简单,找个机会试探一下就行了。

假装不经意得知人殉之事,提上那么一嘴,看看朱元璋会怎么说。

就在他寻找合适的试探时机时,朝堂发生了一件出乎他意料的事情。

这天早朝,朱元璋没有任何征兆的,将人殉之事痛批了一番。

还拿出了厚厚一沓纸,上面记录了大明人殉的调查情况。

然后一口气处置了三十余位文武大臣,理由就是使用人殉。

其中七八位性质恶劣的,直接被满门抄斩。

一时间满朝文武皆瑟瑟发抖,但也有不少人露出欢喜之色。

朱元璋痛骂道:“尔等以儒家门人自居,孟子的物伤其类,闻声而不忍见其死,你们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方孝孺说你们是一群披着儒衣的禽兽,以前我还觉得他说的过分。”

“现在看来,他骂的还不够狠,你们简直禽兽不如。”

“唐铎,在大明律加一条,从今日起废除人殉制度。”

“再有用人殉者,主谋处死,全族流放三千里。”

“还有那个配冥婚的,敢用活人者亦照此处置。”

新任刑部尚书唐铎,立即出列道:“是……”

还没等他说完,就有一名老臣激动的手舞足蹈,哽咽着嘶吼道:

“陛下圣明。”

此人是穷苦人家出身,元朝末年才五六岁的亲生女儿,被当地大户掳走殉葬。

又有很多一些人赞颂道:“陛下圣明。”

其余人也纷纷赞颂:“陛下圣明。”

人殉这等残忍之事,反对者不在少数,只是之前没人敢提罢了。

陈景恪听闻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也是瞠目结舌。

然后就是欣喜,这一项惨无人道的制度终于被废了,而且还是写进大明律那种废除。

最后就深深的被感动了。

朱元璋为什么毫无征兆的提人殉之事?还如此的大张旗鼓?

难道是他突然发善心了?

只有一个原因,自己在关注此事。

还是那句话,自己身边时刻有老朱的人在监视,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方孝孺临走前说的话,最近自己一直在调查人殉之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或许他之前一直在等着自己去劝说。

眼见自己犹犹豫豫的,他就有些等不及了,自己在朝堂将此事给办了。

一个皇帝能做到这一步,又如何能不让他感动。

所以他找到朱元璋,重重下拜道:“谢陛下厚爱,臣唯有以死相报。”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翘,马上又换成不屑的表情,说道:

“磨磨唧唧的像什么样子,真要是善政,咱会不同意?”

“伱多耽误一天,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此受害。”

“以后再有什么事情,就直接和咱说,别婆婆妈妈瞻前顾后的。”

陈景恪感动的眼眶都湿润了,道:“是,我知道了。”

将陈景恪打发走,朱元璋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

实在太得意了,他忍不住想找个人好好炫耀一下。

于是就去了坤宁宫,找到马皇后。

“妹子妹子,哈哈……你是没看到啊,陈景恪感动的眼泪都出来了……”

马皇后笑道:“有了此事,怕是你现在要他的命,他都不带犹豫的。”

朱元璋得意的说道:“人殉之事还没放在咱的眼里,以此来换取陈景恪彻底归心,太值得了啊。”

马皇后颔首道:“他没有直接找你劝谏,说明对你还是心有忌惮的。”

“说起来还是怪你自己,杀人太多太狠,谁人心里能不害怕。”

朱元璋倒也没有反驳,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目的。

靠杀人树立威信,将所有人都杀怕了,看还敢不敢有人违法乱纪。

马皇后也知道他的想法和难处,也没有过多纠结,继续说道:

“经此一事,他当能彻底放下心结,以后尽展所长为大明效力了。”

朱元璋说道:“不出意外当是如此……对了,他们成婚也有几个月了,你问问福清有没有什么动静。”

马皇后自然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就摇头道:

“也别问了,景恪说了,福清十八岁前他们不会要孩子的。”

朱元璋惊讶的道:“为什么?他们家三代单传,就不着急要孩子?”

马皇后说道:“我也是这么问的,景恪说福清自己都还是个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让她生孩子对身体不好。”

“等她十八岁,身体差不多就长成了,再要孩子安全。”

朱元璋对此倒没有怀疑,涉及到身体健康方面,陈景恪就是当世最大的权威。

况且也就晚生三年,不妨碍什么事情。

相反,他还非常高兴,说道:

“不错不错,景恪也是个知道心疼媳妇的人,这样我就更放心了。”

“说起来陈家在这一点上,和咱家一样,男人都心疼媳妇。”

陈远这辈子就一个媳妇,夫妻俩虽然会因为某些分歧争吵,但从未真正红过脸。

陈景恪娶了福清之后,夫妻俩有多恩爱也是有目共睹的。

按照约定,福清带过去四个陪嫁丫鬟,他至今一个都没碰。

马皇后甚至主动暗示过,福清身子不方便的时候,这些丫鬟可以陪侍。

陈景恪每次都说知道了,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这不禁让她想起当初陈景恪说的话,他对女人没有什么特殊爱好,知心人找一个就足够了。

当时她以为陈景恪是说场面话。

现在却真的有点相信,这番话可能是真的。

若非皇家塞了四个女人过去,他真的就只有福清一个,不会再碰别的女人。

陈远这辈子就娶了冯氏一个,夫妻恩爱和睦。

或许陈景恪也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对婚姻有着不一样的认识吧。

不过就算陈景恪说的是真的,四个陪嫁丫鬟还是会照给的。

目的很简单,帮助公主固宠。

同时也是以防万一,万一陈景恪想法变了呢?

若真有这么一天,皇家也有话说。

总之,皇家考虑事情的角度,和正常人家是不一样的。

当然,也就只有陈景恪一人有这样的待遇。

别的驸马想纳妾,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且说另一边,回到自己的房间,陈景恪依然非常激动。

他知道朱元璋可能是故意的,想要收买自己。

可那又如何,一个皇帝能做到这一步,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朱雄英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进来,问道:

“你这是怎么了?”

陈景恪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朱雄英不屑的道:“老头明显是故意的,这你都看不出来,能被他给收买了?”

陈景恪有些无语:“你就知道煞风景,本来是一桩美谈,到你嘴里全变味儿了。”

朱雄英嘟囔道:“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这是提醒你,老头可不是好人,小心被卖了还帮他数钱。”

陈景恪的感动彻底没了,吐槽道:“陛下有你这样的孙子,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话说你连老头都喊上了?不会是叛逆期来了吧?”

“要不要请雷电法王帮你治疗一下?”

朱雄英好奇的道:“雷电法王是哪路神仙?”

陈景恪信口胡诌:“专门收拾叛逆期少男少女的恶神,用雷电对他们进行电疗。”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道:“你说谎话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端的是脸厚心黑。”

陈景恪笑道:“怎么不去和未来的太孙妃培养感情,跑到我这里来做什么?”

朱雄英脸一红,说道:“休要胡说八道,一个小屁孩,有什么好培养感情的。”

这就是已经认可了,徐妙锦太孙妃的身份了,小伙子还算有眼光。

“咳,别开玩笑了,我找你有正事要问。”

陈景恪笑道:“有什么事情就问。”

朱雄英正色道:“前几天我去圣贤庙,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

“黄帝是第一位登基称帝的人,可为何是大禹建立了第一个朝代夏朝呢?”

竟然是这个问题?

陈景恪正准备回答,忽然发现朱雄英目光有些闪烁。

俩人同吃同住同行这么久,相互之间太了解了。

只看表情就知道,此事肯定另有隐情。

心下不禁有些好奇,朱雄英这是藏着什么秘密?

而且看这家伙的样子,似乎有些心虚。

不行,要好好打听一下。

于是就故作为难的道:“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待我想清楚了,过一些时日再回答你吧。”

果不其然,朱雄英急了:“啊,要多久?”

陈景恪随意的道:“也可能三五天,也可能三五个月,什么时候想清楚了再告诉你。”

朱雄英连忙道:“不行不行,你必须现在就要想。”

陈景恪皱眉道:“这可不符合咱们的约定,而且你以前可没有这么催促过我。”

“这次这么着急,莫非是有人让你来问的?”

朱雄英表情更加不自然,却强作镇定的道:

“哪有,你别乱猜,我就是偶然想到的。”

陈景恪笑道:“既然不是,那着什么急,等我慢慢想清楚了再告诉你也不迟。”

朱雄英哪还不知道,自己露出破绽被他给瞧出来了,这是故意拿捏自己呢。

就咬牙切齿的道:“你个混蛋给我等着,有遭一日你求到我头上,看我怎么为难你。”

陈景恪摊摊手,丝毫不惧:“等到那天再说,现在是你求我。”

“说吧是谁这么大面子,能让你来问我这个问题。”

他确实很好奇,到底是谁能指使得动朱雄英,而且还能让他如此上心。

朱雄英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扭捏的道:

“是妙锦问我的。”

陈景恪惊讶的道:“啊,怎么可能?”

(本章完)

衙门的人过来询问,一句忠仆殉主就打发了。

有些姬妾被殉情之后,主家甚至还会主动上报衙门,说她是殉情。

虽然按照规矩,人殉只有天子和诸侯才配使用。

然而在民间,大户人家私下里也都在效仿。

自家的奴仆,让他死他还敢反抗不成?

如果继承人不遵守,那后面就悬了。

但即便是不提倡人殉的汉唐,私下也有不少人偷偷摸摸的搞。

宠妾、美貌的婢女、称心的奴仆等,成了最常见的陪葬人员。

再加上吕氏死的时候,她身边的人全部殉葬。

齐王朱榑死,因为无子妻妾奴婢三十余人殉葬,更是助涨了这股风气。

然而五代十国之后,辽国拥有了燕云十六州,中国开始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南北对峙阶段。

辽、金、元都有人殉习俗,殉葬之风复炽。

还有就是童男童女,俗称金童玉女引路。

这些孩童一般都是通过人贩子购买。

最多就是某个皇帝发布政令,说不提倡这种残忍行为,并带头抵制。

如果他的继承人遵守此令,那么就会成为习俗被沿用。

因为汉唐皇室的带头作用,在中原地区人殉被视为暴政,一度被打压的几乎快要消失。

然而在中原之外的蛮夷部落,殉葬之风依然盛行。

只不过当时中原强盛,天朝上国思想下,自信心爆棚的中原王朝自然不屑于向他们学习。

送走使节团,陈景恪就开始查找所有关于人殉的资料。

还借助杜同礼的手下,去调查此事。

发现确实没有任何朝代,立法禁止此事。

阅读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