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原型炮总装!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那就好,这段话我认为应该记录在案,1937年10月5日下午13:06分,在没有借助外国专家的帮助和技术支持下,我们造出了中华第一根105毫米23倍径火炮身管。」得到这个预料之中的答案,庄教授轻轻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声道。

「我赞同。」余华闻言点头支持,随即将这段话记录在纸质文件上。

庄教授双眼看向余华,眼眸明亮而有神,说道:「余华,火炮身管造出来了,接下来该你了,按原计划启动原型炮总装程序,别出岔子,你明白的。」

张民如实说道:「老师,我还差点。」

论天赋和实际加工能力,他不如徐军,涉及到火炮身管膛线加工的事情,他可不敢冒失装大。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这是一位经历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基本的素质与态度。

「你们算是搞精加工的天才,尤其是徐军,能教你们的技术我都教了,接下来要靠你们自己摸索,我还是那句话,搞机械加工急不得,心稳手稳人稳。」浑身疲惫的庄教授,话音和煦且认真,细细教导,随后安排道:「徐军,第二根炮管你来操刀,我给你看着。」

「老师,您已经连续工作二十个小时了,要不要先休息?」徐军看着庄前鼎眼眶周围布满的红丝,关心道。

「再等等,现在睡不安稳。」庄前鼎摇头回应:「只有等咱们的大炮响了,我这个搞机械和武器的才睡好。」

日军已经突破平型关,攻克内长城防线,兵锋直指太原,距离根据地不足五百公里之遥。

如此急切情形,怎能安心睡觉?

大炮,大炮,大炮,只有重炮可以抵挡日军的进犯,只有重炮可以守住黄河,只有重炮能够保住根据地如今来之不易的一切成果。

在没有红牡丹榴弹炮开火的声音响起之前,他是不会睡觉的。

徐军眼中露出担忧,再次劝道:「可是您之前才睡了不足三个小时……」

庄前鼎上一次连续工作二十六小时,仅仅休息两个多小时后,再次连续工作二十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就算是铁打的都受不了。

「不要说了,徐军同志,吊运已加工炮管原件,执行命令。」庄前鼎正色道,挥了挥手示意徐军闭嘴,指了指操作位,下达指令。

徐军只得闭嘴:「是!」

随着第一根炮管加工完成启动原型炮总装程序,消息随之传开,整个柳树沟再度陷入紧张忙碌的氛围,作为核心区域的兵工厂警卫力量恢复最高级别,这里是预定的‘红牡丹"榴弹炮总装场所,兵工厂工人和技术人员迅速启用之前修建的榴弹炮总装车间。

部队总部。

「现在晋绥军主力向太原方向撤退,兵力收缩,原平地区无险可守,唯有忻州北部屏障忻口地区可以作为依托。」

老总负手而立,站在军用沙盘前方,双眼凝视精细化制作的忻口地区,分析道:「而忻口地区左倚云中河,右靠五台山,这是一道天然屏障,加之已有及正在新修的堡垒工事,外围设置大面积雷区,配合炮兵部队和我们,在阎锡山主力部队没有损伤太多的情况下,守住忻口正面不难。」

内长城防线战役失败,阎锡山为了保住太原近乎疯狂,一边收拢前线撤退部队,一边调集预备部队前往忻口,准备依托忻口这道天然屏障进行防御。

忻口是什么地方?

太原的北面是忻州,忻州北面是原平,两座山西重镇均坐落于盆地之中,无险可守,唯一的天然屏障,便是自五台山向西延伸隆起所形成的忻口山区。

而这,也是太原最后一道屏障。

随着战局不断变化,忻口的战略地位迅速上升,已经达到关联山西且影响华北战局的高度,如果守住忻口,太原可保,退可稳住山西局势,进可东出威胁正在沿平汉线和津浦线南下的日本华北方面军,形成掎角之势。

生死存亡之际,为了保住忻口,阎锡山不惜掏空家底,拿出所有炮兵部队增援忻口,再加上八路军方面袭扰日军后方运输险,如此配置之下,不谈反攻围歼日军,但守住正面绝对不难。

对于老总的分析,周围众人纷纷点头。

「晋绥军守住忻口正面的确不难,我担心的是太原东面的娘子关。」

副老总面容严肃,一双眼眸犹如雄鹰般锐利,用手指向石门,给出自己的战略设想:「老总你看,阎锡山主力部队均摆在

太原以北,忻口地区重兵集结,而晋东地区却兵少将寡,防区力量极为薄弱,这是一个潜在的大弱点,我初步判断,随着东条英机和板垣征四郎在忻口正面战场进攻受阻,会立即向寺内寿一领导的华北方面军求援,华北方面军会立即派遣大量部队支援平汉线日军部队,拿下石门之后立即分兵西进,从娘子关方向突破进入太原战场,配合同蒲线日军部队拿下山西。」

此话一出,总部内气氛顿时凝固,所有人目光当即投向晋东地区。

副老总设想并非空谈,而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组建华北方面军,沿平汉线,津浦线,同蒲线分兵三路南下,意图三个月灭亡中华,而在此战略目标之中,同蒲线所属的山西战场尤为关键,拿下山西,华北无忧。

如若山西战场受阻,日本华北方面军定然会立即作出应对措施,力求最短时间内完成夺取同蒲线的目标。

「石门……」

老总闻言,目光看向石门,陷入思索。

副参谋长沉吟道:「我们给阎锡山发出警示试图增加晋东地区守备力量,是否可行?」

「可行,但阎锡山大概率不会采取,对他来说,东条英机和板垣征四郎才是目前最大的威胁,他在内长城防线已经被打怕了。」副老总摇头说道:「除非刀架在脖子上,他不会分兵增强晋东守备力量,也不会让中央军进入晋东染指山西……」

「派系林立,错综复杂啊……」副参谋长叹了一口气。

老总缓缓抽出一根烟,点上,说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到头来只能靠我们自己,即便阎锡山听从我们的建议增强晋东守备力量,也无法阻挡日军兵峰,129师现在到什么位置了?」

「129师已经进入临汾以南地区,正在北上转至太原。」副参谋长闻言立即回应道。

老总看向副老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让129师东进娘子关方向,作为一支后援力量,伺机而动,配合晋东守军袭扰日军,尽可能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你认为怎么样?」

「作为全军最后一支北上抗战的部队,129师如今可谓兵强马壮,武器弹药充足,实际战斗力甚至高于115师,即可伏击袭扰日军部队,亦可与之硬碰硬,以129师作为晋东地区的后援力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我支持。」副老总若有所思,俨然明白老总的意思,轻轻点头,肯定道。

「那就这样,拟文上报。」老总点头。

「老总,大窑洞急电。」这时,一名通讯参谋快步而行,急匆匆来到沙盘地图旁,立正敬礼。

老总闻言接过电文,目光扫向电文内容,怔了一下,随之眉宇舒展,眼中不由自主浮现一抹喜色,饶是历经诸多大场面的他,依旧忍不住练练称赞:「好!好!好!」

「老总,什么喜事?」见到老总这幅姿态,副老总微微好奇,出声询问道。

副参谋长见状同样如此,大战在即,究竟是什么喜事能让身为八路军总指挥的老总如此高兴。

老总笑容满面,递出电文:「军工局的好消息,红牡丹105毫米重型榴弹炮已在柳树沟兵工厂进入总装程序。」

「好啊!太好了!有了重炮,部队的战斗力将有质的飞跃。」副老总闻言顿时眼神明亮,接过电文浏览完毕,身为副总指挥的他当然明白红牡丹榴弹炮进入总装程序意味着什么,言语有些激动,透出喜色。

大炮,强军之基!

这不是六十毫米口径的小钢炮,更不是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野炮,而是战斗全重达到18吨的105毫米口径重型榴弹炮,最大射程达到十四公里级别。

这是真正的大炮,正儿八经的战略性

武器!

只要在一座山头上架上一门红牡丹榴弹炮,便可以彻底封锁半径14公里内的环形战场区域,给敌人带去死亡与毁灭!

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依靠缴获等不稳定途径所得到的,而是自主制造的榴弹炮。

如果能给他装备两百门105毫米榴弹炮……

副老总眼神露出锋芒,脑海瞬间闪过全歼同蒲线五万日军的念头。

副参谋长仔细读阅电文,眼眶微红,他回想起了长征之路的种种画面,多少战士因为部队缺乏重武器而不得不牺牲于敌人的工事堡垒前方,如果那时候就有红牡丹榴弹炮……

大炮放平,给老子轰!

好消息,对于八路军而言,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只要稳住山西局势,日后就能有源源不断的红牡丹榴弹炮供应。

如果八路军现在就有200门红牡丹榴弹炮,进入山西腹地的东条英机和板垣征四郎,可以说是送上门的猎物。

「我要去柳树沟,你们呢?」老总熄灭烟头,看向副老总和副参谋长。

「当然要去。」副老总和副参谋长同时回道。

……

下午时分,风和日丽,湛蓝色天空清澈而澄净。

微风轻抚,延河河面泛起涟漪。

柳树沟兵工厂,105毫米榴弹炮总装车间。

总装车间采用砖混结构,占地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内部装配设施齐全,可以满足2门榴弹炮同时装配生产,设计月产量冗余为40门,旁边还有四百平米空地留作备用,以此满足日后的增产需求。

在一位位大佬赶赴而来的时刻,红砖车间内,原型炮总装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外界的纷争并未影响这里。

原型炮总装已经进行一小半。

操作台面,一个个符合图纸要求精度误差的零部件静静摆放,标件螺丝、制退总成件、击针、击针弹簧、炮闩支柄支筒、支筒杠杆件、105毫米23倍径炮管……

一号装配点,复杂且扎实的炮架基础已经装配完成,呈现对应姿态,沉重而厚实的炮闩稳稳占据c位。

「嗡!」小型升降机运转的声音传出,重达二百多公斤的液压式复进机总成徐徐上升,待到达预定高度,余华打出手势示意暂停,向前移动。

原型炮总装工作,由余华亲自操刀,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一名战士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操控装配升降机向前运动,避免出现差错。

很快,液压式复进机总成抵达预定位置,而后在余华指挥之下缓缓下降高度,来到炮架基础对应位置,对准插销孔和螺丝孔。

先上螺丝,再上插销,双保险纯机械结构设计。

红牡丹榴弹炮原型为法国二战后研制的m1950式105毫米榴弹炮,尽管炮架结构等绝大多数部位的设计与原型相同,但在细节方面进一步完善,使之达到最好的状态。

用机械式扭矩扳手上好螺丝,再打入粗实的插销,液压式复进机安装完成,随后,余华示意吊装下一个零件——液压制退机。

复进机和制退机,这是现代火炮结构之中重要性仅次于炮管的存在,两者职能不同,缺一不可,而因其采用独特的液压结构,使其反后坐力性能达到全新的高度。

放在后世,液压复进机和制退机是标配。

但现在,不好意思,液压式复进机和制退机是‘世界先进"的代名词!

按照之前的操作,沉重的双室液压制退机总成件吊起,运至炮身旁边对准螺丝孔和插销孔,将一个个大螺丝用设定力矩上好,再打入直径约四十毫米的插销,至此,红牡丹榴弹

炮的炮架结构彻底成形。

炮闩,复进机,制退机,这便炮架三大件。

装配好的重炮炮架,不知为何,竟然给了在场所有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精加工车间内安静下来,待余华离去后,庄教授回头望向来自于枪管拉床组的两名学徒,说道:「徐军,张民,你们学的怎么样?」

「报告老师,有点把握了。」学徒徐军回应道,言语沉稳而冷静。

对于红牡丹榴弹炮项目而言,接下来两个环节基本上属于走流程阶段。

不过,万事谨慎小心。

竟这是中华第一款自主研发的重型榴弹炮,不可马虎大意。

紧接着,余华拿起内径百分表,分别测量身管原件阳线和阴线,得到加工精度数据后,脑海高速运转,计算实际缠距和缠度是否吻合设计指标。

严谨,认真,苛刻。

这是余华一贯的行事风格。

「知道。」余华深吸一口气,朝着庄教授点了点头示意明白,接着转身离去。

原型炮总装意味着进入整个105毫米榴弹炮研发项目的末端环节,待完成原型炮总装工作,便会迎来原型炮试验。

从现在起,根据地真正意义打通任督二脉,具备自主生产重型火炮的能力。

听到余华这番话,两名学徒如释重负,顿时热泪盈眶,心中悬着的大石头落下地来,脸上浮现欣喜的笑容。

很快,余华通过已测量加工精度数据等信息,根据弹道学标准缠距公式,得出当前身管原件的实际缠距和缠度数据。

「怎么样?」庄前鼎看着完成测量陷入思考的余华,内心毫无担忧,面含微笑,虽然他没有使用工具进行精确测量,但这并不影响最终结果。

漂亮。

余华内心给出赞叹,庄教授亲自操刀加工的膛线堪称完美,而且一次加工成型,其技艺之高超,与后世大名鼎鼎的八级工相比也不相上下。

两名学徒目光紧紧凝视余华,屏住呼吸,等待结果,整个军工局上下谁都明白,任何一个项目唯有得到余华的点头,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位年轻的最高科学小组副组长,在军工局内部体系有着近乎绝对的权威性。

「实际缠距和缠度,阴阳线的加工精度误差,均达到设计要求,我们的确成功了。」余华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看向庄前鼎,面容略微严肃公布检验结果。

话音郑重而肃穆,伴随着膛线加工检验结果诞生,一个历史画面悄然定格,中华第一门具有百分百知识产权的火炮就此诞生,这是属于中华自己的重炮!

话音传出,两名学徒顿时陷入欣喜之中,正准备庆祝。

就在这时,余华连忙快步上前,来到重型拉床前方,右手拿起工业级别的20倍放大镜和手电筒,半蹲身子看向105毫米火炮身管内壁,电筒打光,从炮口看向炮尾,只见十二条棱角分明的膛线进入瞳孔,似如万花筒般旋转,令人眼花缭乱。

紧接着,余华用20倍放大镜仔细观察膛线细节,入眼之处没有任何一丝残血或者起皮的现象,内壁无比光滑。

阅读我的科学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