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故技重施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以兵败的理由,先将杨洪的总兵官一职给免去,并将大同的将领全部降一级。

然后在安排人手去整顿大同。

没了杨洪这个手握重兵的总兵,他们也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毕竟涉及的人数太多,是绝对不可能瞒住的。

当得知杨洪和蒙古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之后,朱由校就知道,这次自己又得亲自出马了。

分析完局势之后,朱由校决定不日就离京巡边。

为了应对文官集团的反扑,朱由校在不经意间,开始对北直隶的一些重要关口位置和官职做出调整。

周兴武被任命为山海关总兵,从羽林军中挑选了五千军前往驻扎。

虽然辽东有熊廷弼、李松平和洪承畴等人,可他还是担心,到时他与杨洪等人搏斗的时候,辽东会出乱子。

谷蓴

毕竟辽东的军阀并没有完全清理干净,还有那个庞大的走私集团,也没有铲除,对辽东他还是不能完全放心。

有了周兴武在山海关,那不管辽东亦或是关内发生了什么,都已经把门关起来了,可以不受任何影响。

而蓟镇方面,朱由校以吃空响贪污粮饷等罪名,直接把那个总兵官给砍头抄家了。

然后任命老将陈策担任了蓟镇总兵官。

至于山西和宣大方面,朱由校并没有动作。

他也没有必要去动,宣府总兵满桂手上有着王命旗牌,必要之时可以临时调动军队。

而且还可以名义上节制大同各路兵马。

又有总督陈奇瑜在那里,杨洪被看的死死的,顶多像现在这样,也就能搞点小动作而已。

真的干起那诛九族的事来,他就不信整个大同将士,都愿意豁出一切去给他卖命。

历朝历代以来,除了农民起义军以外,其他的造反其实都不过是一些武将因为一致的利益或是其他原因才成事的。

手下的大头兵很多都不知道干什么,因此有了一句传颂已久的名言,只知有将军而不知有皇帝。

皇帝要巡边的旨意一下,在官场顿时引起了热议。

许多人以为皇帝是又要亲征,赶忙上奏阻止。

现在朝堂上声音最大的就是拥皇一党的官员,他们可不想皇帝出什么事,自己的前途还要指望皇帝呢。

只有陈良训一干人等,显得极为兴奋,心里暗道终于是要把皇帝给骗出宫了。

其实这封军报,并不是大同来的,而是他们的杰作。

皇帝要免了杨洪的官职,还要处置大同将领,他们知道对于自己是极为不利的。

很可能导致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

于是便学着杨洪的,也来了这么一出,并派了快马去通知杨洪,让他好生配合这出戏,现在果然是立杆见效。

朱由校其实也猜到了,因为杨洪的反应不可能这么快,所以他没有做出决断。

既然京师的内应也露头了,朱由校觉得早日解决最好,毕竟现在的事太多了,他可没精力和他们在这捉迷藏。

此次巡边不同以往,因此朱由校做了周密的安排。

他离京之后负责留守,实际掌权的大臣,依然是内阁三大臣以及英国公张维贤这四个人。

同样是军政分管的方式,英国公只管军队,文官只管政事,两者之间井水不犯河水。

六部之中,主要的行政官员也大多是自己安排的,就算自己离开一段时间,也出不了什么乱子,京师依然在自己掌握之中。

至于其他的官员,凡是上了朱由校黑名单的,这次巡边他要全部带走。

到时不管怎么样,总之这些人是死定了的,在外面朱由校随便找个由头就能把他们全宰了。

也省的锦衣卫调查来调查去的,空耗时间精力。

对一些将死之人,暴躁的朱皇帝还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7017k

朱由校并没有表态,因为只有他知道,这不过又是杨洪等人编造出来的而已。

孙云鹤已经回来了,他与大同的密探接头之后,仅仅呆了两天,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查清楚了。

兵部又收到了大同的加急军报,说是蒙古再次犯边了,足有三四万骑兵。

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杨洪的奏疏上写着,说大同因为上次战败,还没有恢复元气,士气低落,还是只能据城自守。

许多的官员纷纷上奏,说以眼下的情况来看,只能再调宣镇兵马前去援助,以解大同之围。

大同镇在册军士人数是六万三千多人,虽然有许多的老弱病残和空响。

但就算是这样,根据朱由校的推断,大同能打的军队也绝对不会低于四万。

天启年间的边镇,虽然也已经极为腐败,可比崇祯年要好多了。

翰林院很快就将旨意拟好,内阁与兵部盖章之后,当天就将圣旨发了出去。

可谁知道,还没等到传旨的锦衣卫回来复旨。

朱由校不想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毕竟损失的都是自己的国防力量。

他并不想到时候还要花费重金去重新练兵,战后恢复以及生产等问题,他深思过后,决定先下一道旨意。

至少现在的边镇将领,对朝廷的敬畏之心还是有的,吃空响这些也不会太过离谱。

四万的军队啊,要知道满桂的宣府兵,如今不过三万多人而已。

文官和武将,不是蛇鼠一窝,就是被收买了。

这一点也在他预料之中,毕竟走私这种事,就算他是一镇总兵,也干不来,必然要联合各方势力才能成事。

当然了,宣府已经是经历过一波清查和裁撤的了,在满桂的绝对执行下,宣府边军的人数,以及战斗力,都是绝对真实且有保证的。

可尽管如此,一旦大同的军队真的被那杨洪鼓动闹腾起来,对山西是绝对的灭顶之灾。

同样,也会让大明朝伤筋动骨,至少在三五年之内,大同这个重镇,就算是废了。

既然已经知道了他们的真实目的,朱由校也就不搞什么试探了。

干脆就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免得打草惊蛇,等自己的部署准备好了,就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灭顶之灾。

杨洪既然能呈上一封无中生有的军报奏疏来,那就证明整个大同,都已经失去朝廷的控制了。

阅读大明完美暴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