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游记:缅甸之下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这是我们清理海沟的时候,从海底挖出的二战时期的炸弹。”小姑娘介绍到。“我们有一段管道的铺设,是从海底经过。”

“哦。”我下意识的推后了一步,心说你们这种东西放在企业文化展览室里,还真是心宽。

“放心,不会爆炸的,我们一共发现了3000多枚。”她说道。

我看着她的背影,我能感觉到她瞬间的慌乱迅速平息,但动作和语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说明她在刚才的一瞬间,想起了什么。

这就是我后来知悉中缅那加联合考察最初的线索。以及在一年后成行的由中缅友好协会组织的第二次中缅那加联合考察的起因。第二次考察由一只包含大学教授,记者,摄影师,僧侣以及小说作家和当地向导组成的非官方队伍组成。因为组合非常像西欧魔幻小说的组合,这在后来也被戏称中国的“霍比特考察计划”。

第二次中缅那加联合考察,从某种方面来说,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某种看法,当然这么说在某些领域容易被人过度解读。比起第一次中缅那加联合考察的惨痛后果,第二次考察虽然是民间考察,但是级别更高,目的更为精准。准备也更为充分。

一切都基于最终第一次考察之后形成的,只有1500个字的档案。或者说,唯一的文字材料。

“我们挖出了一个悖论。”这是档案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事实这是最终的结论的。那一段埋管任务挖出的最先是一块水泥作业面,他们以为只是二战时期临时军事掩体的水泥碎块,当他们想寻找这块水泥的边缘的时候,才发现,这块水泥的状态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可以肯定水泥块埋入地下的部分,有大概七层楼那么高,是一个巨大的水泥部件,水泥块的外形并不规整,没有任何一面有人工修平的痕迹,可以肯定不是某种建筑的外墙碎片,而是一个自然浇筑凝结而成的固体。”最终答应我们采访的一位匿名的参与者告诉我们:“经过我们的声波检测,这块巨大的水泥中,有一尊8米左右高的佛像。”

缅甸是佛教国家,从古至今对于佛教极其虔诚,在缅甸境内任何区域发现以前没有被发现过的佛教遗迹,都属于正常现象。

“那块区域之前在日占区内,这些水泥都是日本当年用过的军用水泥,应该是日军将这尊佛像用水泥浇灌封闭,埋在地下的,具体的过程应该是挖一个巨大的坑,然后将佛像放在一个木架上放入坑底,然后直接灌入水泥,等水泥凝结之后将坑用土覆盖。”他告诉我们:“当时的我们并没有在意太多,考虑到日本如此兴师动众的将佛像掩埋,缅方对于佛像的兴趣很大。于是我们就打算刨开水泥看个精确。”

当时声波检测的时候,看到水泥中有大量的气泡,考虑到这不是正规工程,只是封闭一个东西,水泥凝结前有杂质的情况可以理解,所以并没有太在意,开始刨开水泥之后,才发现里面的气泡都是人的尸骨,当时混合水泥的时候,有大量的尸体混在水泥里一起灌入坑中。

当时有人提出疑问,因为这些尸骨的手部动作都非常生动,感觉泡入水泥的时候,人都还活着,但没有人在意。

发现水泥之后7天,水泥被抛开,里面的佛像的表面开始出现。缅方人员开始清理表面。

14天后,联络站和总部失去了联系。

第二天,通过管线联络站的维护摄像头,拍摄到了一张照片。

发现水泥块的地方位于一个管道站的附近,所有的管道站都有红外动作监控,只要有移动的物体经过,就会启动摄像头。当时他们拍摄到的,是一个人形的影子,以一个非常奇怪的姿势,爬入管道站。

管道站位于偏远山区的腹地,只有直升机可以到达,后勤部门赶去之后,发现是一个缅方工作人员已经深度昏迷。

同时在4个小时后,失去联络的联络站和缅方的考察队人员在丛林中被发现,他们身上出现了大量辐射病的病症。经由探查,水泥中的佛像带有极强的放射性。

没有办法之下,缅方立即进行了水泥的回填操作。

“佛像有辐射性?”我对于这方面极有研究,所以很是惊讶,要达到能够在几天内让附近人的直接起辐射反应的反射源,其原料纯度会极高,自然界要达到这种辐射剂量的天然放射源极度稀少,如果是铀矿,如果岩心样本可以瞬间对人产生伤害,用从业人员的话说那就是赚翻了,感动中国和所有国家大奖都是你的。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尚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如果佛像有那么强的反射性,那么佛像身上的涂料,或者佛像本身,用的就应该是现代工业强浓缩过的高纯度元素。这更不可能,因为佛像被封闭的时代没有这样的技术,而佛像一定生成于更早的时代。

“只有一个可能性。”他告诉我,我同时也想到了。“佛像的材料不是来自于地球,很可能来自于某一块几千年前坠落的陨石。”

“所有人当时都认为只有这个可能性,但我们只猜对了一半。”对方立即回答:“我们将佛像取出清洗之后,发现了那个令人恐惧的悖论。”

我们至始至终并没有被告知那个悖论是什么,动用了所有的关系,也没有得到最终的答案,这也是第二次考察的第一动因。

缅方很快接管了第一次考察的后续,项目继续。第一次考察最终在中方留下的就1500字的内容。

回到最初的叙事语境,从缅甸管道项目总部离开之后,我前往蒲甘,我没有再次见到那个解说员小姑娘,因为本身是随行民间人士的身份,我并没有找到太多的机会去深入了解。

在进行管道项目的同时,管道公司沿管道同时援建了100多个公益项目,大多数是供水工程和学校。用来服务管道附近的村庄,我默默记住了其中几个公益项目的位置。

去蒲甘的旅程充满了憧憬和遗憾,东南亚最美的日出和日落都没有看到,向导说季节不对,这也预示着再来一次的机会。不过我在蒲干遇到了第二次考察的发起者之一,海上摄影师老黄。

在蒲甘遇到的中国人很多,蒲甘是一个折返地,到了这里之后,接下来的旅程,往往不是需要转弯,就是回归。所以我在这里写过一篇散文,讲的是结伴来蒲甘观赏佛塔的人们,往往会最终散去,由蒲甘回头,走向各自的命运,有些人走向净土,有些人走回生活,有些人走向茅坑。

老黄就是走向茅坑的那个人。

“你有药吗?”老黄在佛塔上见到我的时候,第一句话是这样的。

“你有病吗?”我几乎条件反射的回答他。

“有黄连素吗?”老黄捂住肚子,脸扭曲着,没有继续配合我。

缅甸的水土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老黄拿着我的黄连素冲向茅房,感受到了来自同胞的温暖。

我在三天后的酒店大堂里见到了老黄,他的气色已经恢复了,他在早餐的时候和我复述了三天他如何和腹泻斗争,细节历历在目。为了打断他,我不得不把在管道公司想到的事情,添油加醋的告诉了他,希望转移他的话题。

“你这不应该啊,像你这么聪明的仁,不至于想不出办法。憋急,老黄帮你想。”老黄沉吟片刻,起身走向了茅房。

等出来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所谓的办法,就是找到挖到东西附近的援建项目,冒充中方代表,去和老百姓唠嗑。

“你想啊,咱们援建了那么多项目,荡地老百姓肯定信任咱们,咱们就唠嗑,唠着唠着,咱们就能唠出点东西来。”

我一听,其实有点道理,而且我不是很愿意立即回国,如果有借口让我能留在缅甸,我肯定愿意留下多一些时间。

老黄为了报止泻之恩,答应和我一起去唠嗑,于是我们和向导包了一辆小卡车,就往缅北开去。在路上我才知道老黄是一个很有名的海上摄影师,来蒲甘是为了一家报纸拍摄一批照片,但是蒲甘的雨季尚未到来,他第一批照片已经拍摄完毕了,这段时间一直休息。在雨季来临之前,他在缅甸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你不回国啊?”我就问他。

他摆弄着摄像机,“我捏,和一个朋友有约,她在仰光做采访,我中间这段时间,本来要给她当摄影师,接过妹想到,bi ā几,肚子中招了。她就残忍的找了其他仁。”

缅甸正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很多记者都在仰光和内古都,看着这里的佛塔,回想仰光,很多时光流转的错落感,蒲甘的生活一直停留在11世纪,而我们要去的地方,深入丛林,停留在更加古老的时代。这多少让我有一些兴奋。

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小女孩,听完我的问题,脸色变了一下。

就在那个瞬间,有人招呼她过去,她慌忙回头继续进行解说。

那里的森林因为降雨和光照,几乎呈现织网式的植物覆盖,树木灌木滕曼植物无一不是竭尽全力的充斥所有可以生长的空间。

缅甸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家,历史上有着非常多晦涩无法解释清晰的传说和神话,其中那加逊曼拉支系神话和云南的大灾难神话有着大量联系。说明在缅甸历史上发生过比想象复杂的多的文明碰撞和交锋,其时间之久远,让我相信有很多未探索的山区,发生过我们从未知悉的事情。

当然,这是一个探险作家的奢望,我并不期望会得到什么积极的回应。

“您就是那个写小说的吗?”忽然一个声音轻声问道,我惊讶回头,看到那个小姑娘瞪着调皮的眼睛看着我。显然客人讨论的时候,她不需要继续解说。于是凑到我身边来了。

我点点头,尽量保持礼貌的微笑,我不知道这样的场合,我应该用哪种态度去面对。

“你比照片上看上去要胖多了。”小姑娘继续说道。

我盯着炸弹,忽然有了一丝灵感。随口问道:“这条管道通过整个缅甸,除了炸弹,你们在地下有没有发现过什么其他东西。”

缅甸给我的印象,很多来自于电影,好像美国电影很多时候塑造的东南亚热带雨林国家都是一个样子,其实真实的缅甸,很大的区域都是平原,这多少让我有点失望。这也让我更加好奇缅甸边缘热带雨林深处的情况。

这个时候,我看到了一个角落中的玻璃柜子,柜子不大,里面是一些看上去腐朽的金属筒子,已经看不出原来金属的颜色,说实话,更像是木头桩腐烂之后的样子,只有上面的锈迹让我知道肯定有金属在表面存在过。

“这是什么?”我问道。

我吸了口凉气,自从我们的翻译小姐专门挑我穿西装的时候合影,同时抱怨:他只有这个时候还能看看。之后,我已经对于缅甸气温对于我的体型变化产生了恐慌性的猜测。

昨天晚上,我还特地在镜子前挺起胸膛,结果发现挺起的是我的肚子。

展览室的墙壁上全是英文写的各种图纸和管理流程,感觉上是工科男向我们这些文字工作者炫耀智商的方式,我实在是看不懂,即使小姑娘逐条解说,我也不知道这些所谓管理模块的框框到底是什么意思。其他人听的非常认真,为了避免我的智商被发现,我只好慢慢的拖慢步伐,落后了下来。

其他人慢慢和我拉开了距离,我松了一口气,接着他们就一张展示图开始讨论起来。我远远的绕开,心里喊阿弥陀佛,你们看不见我,你们看不见我。

我记得在杭州的时候看上去没有那么大的。

人到中年,很多东西确实不如我之前认为的那样容易保持。

“谢谢你的夸奖。”我尴尬的笑笑,“缅甸太热了,我有点涨起来了。”说完之后,我也觉得这种对话实在过于诡异,有点黄色笑话的怀疑,于是立即在视线中寻找可以转移话题的东西。

故事的第一块碎片,发生在中石油东南亚公司的企业文化展览室里,我是作为非官方人员随行对中石油东南亚公司进行交流活动。这个公司位于缅甸的曼德勒。主要工作是在缅甸地下铺设两条管道,一条是石油管道。一条是天然气管道。管道将和中国本土的管道联通,这样中东的轻油就可以直接和国内的油路运输联通。

这两条管道,横穿大部分缅甸,在地下通过海峡,丛林,少数民族地区。

给我第一个线索的是一个小姑娘,我不知道她的身份,她带着耳麦带我们参观企业文化展览室,这应该是官方标准的接待程序。小姑娘穿着裙子,气息很平静,估计见过不少领导人,对于我们这个规格的代表团是游刃有余了。

阅读沙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