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十七世纪反恐大计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梁永南仗着酒意,也不管在这场合议论这事合不合适,张口就说:

“看来出兵朝鲜,在朝鲜北上攻打鞑子已是大势所趋,却不知道此次会派谁挂帅?皇上亲征是不可能了,却不知道是哪位将军出马领兵援朝?”

关赞唐满口酒气,夺口而出:

崇祯嘲笑王承恩道:

“我说你怎么老想着吴三桂投降!历史上吴三桂投降满清,那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使然。如今大明中兴在即,吴三桂正好建功立业,谁会傻乎乎地做一个遗臭万年的投降派!投降倭寇可比投降满清还不如呢。朕考虑由吴三桂带兵,乃是因为年前带志愿军前往朝鲜的乃是郭云龙,试问,除了吴三桂,又有谁能真正驾驭得了郭云龙,汪幼清也许可以,不过朕正在疗伤,吕宋之战事还得汪幼清主持,朝鲜那边毕竟不是主战场。吴三桂对于新军作战如今也不陌生,加上郭云龙相助,何愁带不了新军!况且赴朝作战,离开不了骑兵,吴三桂的骑兵和新军协同作战,才是正理。再说要统帅中朝联军,非资深战将不堪任也,故而朕让吴三桂赴朝挂帅,乃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王承恩想一想皇上的话,可不就是这样嘛!要指挥中朝联军,汪幼清和张煌言的资历都嫌不够,想想后世就是彭大将军出任志愿军司令,有时候都还是指挥不动朝鲜人民军,更别说王夫之和赵一均了。王承恩总算明白,后世为什么最终没有让粟裕当志愿军司令,**既然不愿意去朝鲜,也就是彭德怀能够当这个志愿军司令,否则四野的部队谁能指挥得动!王承恩摸摸脑袋,说:

“我就是担心吴三桂这家伙到时把大明给卖了,既然皇上这么说,让吴三桂挂帅的确也有道理。而且吴三桂手下都是辽东人,对于收复辽东必然更加热切,若不是这家伙的德行值得怀疑,也许的确是一时之选。”

崇祯笑道:

“吴三桂被日本人的弹片击伤背部,伤愈没几天,不会这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痛吧!咱们也不能先入为主,老是抱着原来的历史不放。昔日袁崇焕有‘以辽人守辽土’,我们今日则有‘以辽人复辽土’,吴三桂这帮人对于辽东的人文地理环境,比其他人熟悉,就让吴三桂挂帅去吧。此外,让关赞唐带100名特战队去朝鲜,特战队也得练练兵了,精兵可都是打出来的。”

王承恩提醒道:

“趁着现在日本人两艘舰船都在吕宋,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把兵员和武器给养都运往朝鲜,否则等日本人回过头来,海上就没有保障了。”

崇祯闻言,轻轻叹一口气,无奈地说:

“大明的实力还是不够啊,且不说武器制造跟不上,粮草也有很大的缺口,根本就应付不了大战。好歹去年赶种了红薯,要不然哪来的粮草。唉!越南那边买粮,不知道买回了多少大米,真是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没有雄厚的家底,这仗根本就没法打。粮草运输到朝鲜,那就是天价粮草了,看来只有让朝鲜多承受点,粮草的供应还得以朝鲜为主。”

王承恩也知道大明的粮食危机还没有过去,即便赶种了番薯,即便进口了一些大米,还是杯水车薪。至少还得大半年时间,鼎力抓好粮食生产,才能缓过劲来。自己这个后世的军事发烧友关注的只是打仗打得热闹,看到的只是战争的输赢,却没有后勤和粮草的概念,读到朝鲜战争因为后勤不力影响了战役行动也是一知半解。如今处在权力中心,总算明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乃是万古不移的战争准则。

时至今日,大明好多人还在挨饿,南京城的难民问题在近两个月才有所好转,这当然是拜台湾开发所赐,然而台湾开发消耗的粮草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台湾预售土地,总算收了不少银子,转而从越南进口大米,方才填上了台湾开发的粮草缺口。

虽然现实如此,王承恩还得宽慰皇上,皇上养伤可不能老是心事郁结。嗯,朝鲜李王事前都是有过承诺的,大明帮助朝鲜驱逐鞑子,朝鲜提供粮草补给。想到此处,王承恩笑道:

“皇上不必担心粮草之事,朝鲜承诺在先,两三万明军的粮草他们完全能够提供。”

崇祯不置可否,只是说道:

“这一场打着反恐旗号的战争,好吧,还得加上收复故土的理由,嗯!是不是有点故弄玄虚了?还有,朝鲜的两位质子,会不会一去不返?”

王承恩只好含糊道:

“皇上,战争嘛,就得有牺牲。朝鲜王室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二位朝鲜王子要平安归来恐怕是难有可能了。鞑子若要杀了二位王子,那这个恐怖主义的罪行又得记上一笔。”

崇祯苦笑一声,调侃道:

“未必咱将来还真搞一个国际法庭审判多尔衮和日本人不成!”

当然,这个时代完全不必做公开审判那一套文章,鞑子这恐怖主义的帽子横竖是摘不掉了。而日本人只是被扣了个支持恐怖主义的帽子,原因无他,大明没有能力两线作战,更不用说登陆日本本岛。汤若望那篇文章无非就是写给欧洲人看的,日本人攻取马尼拉的消息马上就会传遍欧洲,加上日本人支持满清的恐怖暗杀,日本人俨然就将成为与整个文明世界为敌的野蛮民族。当然,在全世界文明社会联合起来抗日之前,大明只能等待时机。

但是打击满清恐怖主义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吴三桂作为最为合适的人选,即将成为十七世纪的反恐英雄,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崇祯和王承恩轻轻击掌,两人会心一笑。王承恩不由得感慨:历史有时候就像一台滑稽剧,有着莫名其妙的逻辑,好吧!让人庆幸的是,自己有幸成为历史的改写者,而不仅仅是被历史的潮流所湮没。

“我的大皇上,这个太冒险了吧!何不派汪幼清和张煌言去!甚至派王夫之和赵一均也行啊,吴三桂这人要是万一反水,那岂不糟糕!穿越的日本人可是知道吴三桂的德行的,历史上吴三桂投降满清,当了汉奸,若是将来日本人突袭朝鲜,万一吴三桂抵挡不住,被日本人威逼利诱一番,竟至于投降日本人,要是这样,那岂不是糟糕透顶!”

王承恩不能不提醒崇祯,这吴三桂历史上可是一个汉奸,要是日本人进攻朝鲜,一旦形势不妙,保不准由于历史的惯性,吴三桂还是会选择汉奸道路,谁敢担保吴三桂不会如此呢!

“我看两位旅长都是不错的挂帅人选,王旅长打了莱州和台湾战役,赵旅长打了海战和攻取淡水之战,呵呵,都是······都是大明的虎将······虎将!来,来,来,为大明虎将干一杯······,干······干一杯!”

这边在酒楼讨论究竟会由谁出任援朝统帅,崇祯和王承恩也在商议同样的问题。崇祯问王承恩:

“你看派吴三桂去朝鲜怎么样?”

王夫之心知大明的手雷威力远不如日式手雷,也叹道:

“唉!想不到日本人的手雷威力居然有如此之大!实乃匪夷所思,鞑子若是和倭寇勾结,确是一件棘手的事。”

王夫之对于在台湾轻松击败荷兰人,其时尚在感叹己方的武器优势巨大,甚至提出不论谁去指挥都能获胜,王夫之这一论点便被指为典型的“唯武器论”。事后皇上还亲自提点过自己,王夫之的“武器制胜论”这才刹住车,转而潜心钻研适合于新式武器的新战法。

“这还不好说,不是汪幼清,便是张煌言,还能有谁?”

顾炎武今天也明显喝多了,舌头有点大,但是不妨碍他对于挂帅人选的推测,说道:

关赞唐的特种作战大队成立不久,根据崇祯原来的计划,特战大队本应该再过一段时间才成立。不错!狙击步枪是有了,不过还得有自动火器,否则特战队的火力得不到保证。但是日本人穿越之后,应对紧急情况的特战大队不得不提前成立,特战大队装备的是弹夹备弹十发的步枪,这种步枪命名为“45式”步枪,也就是比甲申式步枪多一个弹夹而已。不过特战大队从经历过台湾陆战、海战的将士中严格选拔,最后选出200人,差不多是三十人当中选拔一人,号称大明新军精锐之精锐。军中都不知道这特战队究竟要作何妙用,难道真的要用在对鞑子作战?

梁永南今天喝得有点多了,但还没有到喝醉的地步。梁永南在收复台湾之后积功升为团长,大局观已经不比从前。打鞑子可不同于远征台湾,台湾毕竟才有不到两千荷兰人,而鞑子在辽东苦心经营几十年,而且屡胜明军,士气旺盛,要寄希望雷霆一击迅速打垮鞑子,恐怕不见得现实。加之鞑子有了日本人的新式武器,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显然是一厢情愿。为今之计,最好的策略还是稳打稳扎,可以考虑的对清作战计划还是立足朝鲜北伐。嗯,不知道谁会出任大明统帅。

王夫之蘸着酒水,在桌上划将起来,接着说道:

“若是日本人出动铁船,在海上拦截我大明水师,登陆辽东或者运兵朝鲜,只怕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好在年前就有一批援朝的志愿军去了朝鲜,为今之计,唯有通过朝鲜对鞑子发起进攻才是可行之策。”

在坐的五个人中,只有赵一均经历了那场海上生死大战,至今记忆犹新,当日战事之惨烈,战况之危急,说大明水师命悬一线也绝不夸张,岂是一句轻描淡写的“打退倭寇”就能形容的。赵一均苦笑了一声,说道:

“秘书长先生,不要忘了,鞑子这次暗杀,用的是日本人的先进手雷,故此,攻打鞑子,可不能不考虑日本人在后面捣鬼。鞑子若还是以前的战法,以骑射之道与我大明相抗衡,则可毫不夸张地说,只须两万新军即可扫平辽东。不过鞑子若从日本人那里买到新式武器,而日本人的武器威力不可小觑,如此一来,要想一举灭了鞑子,事情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赵一均心中暗暗一惊,自己原也是主张登陆辽东作战的,然而据王夫之所说,日本人的铁船若是在海上拦截运兵船,登陆能不能顺利实施那就有点悬了。就算登陆成功,若是海上补给或者海上退路被日本人的铁船所阻,陆上作战究竟能打成什么样子,还真是难说得很。若是鞑子装备了日本人的先进武器,战事一旦打成焦灼态势,大明远征军没有稳固后方,最终的结果便不堪设想。想到此处,连连点头。

关赞唐听罢不以为然,淡淡一笑道:

“打鞑子,不见得就非要大军出动,看来得我们特战队出马了,我们特战队小而精,我看由我们配合援朝志愿军作战就够了。要说收拾鞑子,我们的特战队比大队人马更管用。”

顾炎武听到第一个要对鞑子开刀,顿时来了精神,这个军事发烧友环顾面前的军界精英,半是试探、半是兜售着自己的军事构想:

“年前皇上御驾亲征,在海上打退倭寇,一举收复台湾,连红毛人······嗯,连荷兰人都不是敌手,王旅长和梁团长,还有关队长,几位率领新军轻易就收拾了那帮荷兰人。我闻皇上大练新军,新军只怕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以我之见,只要出动三万新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朝鲜北进,另一路直接登陆辽东,则大明收复辽东,灭了鞑子,指日可待。”

顾炎武对于海上击退日本人、一举收复台湾的大明陆海军,只道皆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假以时日,必然天下无敌。顾炎武毕竟没有亲历与日本人的海战,所有的认知都是通过道听途说得来,《明报》报道的还算靠谱,而通过评书和小道传闻所得,则是五花八门,每每演绎成了海上伏魔擒妖的各式版本。不管怎么样,在顾炎武心目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自然是选择性地相信大明之战力远在日本人之上,至于荷兰人,就更不用提了。如今大明雄师挟得胜之威,扫荡鞑子,那当然是手到擒来。

阅读大明总裁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