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洛阳尉王湾设宴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则天皇帝听到他的盛名,于久视元年遣宋之问去江陵当阳山玉泉寺迎请,当时神秀已年过九十。大足元年抵东京洛阳,住于内道场,受到则天皇帝的礼遇。则天皇帝时常询问佛理,并命于当阳置度门寺、于尉氏置报恩寺,表彰功德。由此成为长安、洛阳两京法主,则天、中宗、睿宗三帝亲教授师,所传教法盛行华北,号称“北宗”。

唐中宗即位,神秀住洛阳六年,于神龙二年在天宫寺圆寂,谥大通禅师。

当谈到禅宗的一些主要佛理,王昌龄问道:“两位大师,据俗家弟子王昌龄理解,‘顿悟见性’是禅宗的主要内容?”

“几位大师一定读过他的《鸟鸣涧》这首诗?”

“怎么不读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心鸟,时鸣春涧中。’虽是有动有声,然绝非噪闹,恰是一种空、静之境,‘人闲’、‘夜静’、‘花落’、‘山空’。在空旷宁静之中,明月乍出,有动而无声,却‘惊’动了山鸟。这就是一种空静境界,一种对自然的顿悟。”福禅师说。

“这就是宇宙精灵恒在状态的通然了悟。明月千古复万古,山鸟时鸣春涧中,亘古与时下打成一片,高妙的衔接组合,令人深深地感觉到‘见心’、‘见性’,‘吾梵一如’。王摩诘将如此玄冥的禅意化入诗作,不露半点痕迹,读着这首诗,让人进入了一种顿悟的化境,这正是王摩诘诗佛一体的高妙之处。”

“王校书高论!高论!”三位大师一齐赞叹。

眼看已经到了后半夜,三位大师要大家休息了。这时候王昌龄站起来说:“不忙,我王昌龄还有一首诗作为今天跟各位的留别,题目就用《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诗曰:

“鞍马上东门,徘徊入孤舟。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官员们和和尚们连声赞叹好诗。

“几位大师跟王摩诘交往甚密?”王昌龄问。

“是的,这王摩诘虽然身处官场,但是他的内心早就皈依了佛门,他为什么要起名王维字摩诘呢?不正是从《佛说维摩诘经》得来的吗?”

“看来王校书对佛理钻研颇深,对禅宗要旨切中要害。只有顿悟修佛,才能够实现人人修佛,人人成佛。如果修佛要经过长期修炼,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呢?至于成佛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我禅宗提倡顿悟修佛。”

“按照这种理论,修佛也不一定进寺院当和尚,也免去了各种佛门戒律,所有常人都可以修佛,可以成佛。这就是禅宗的最大优点,几位大师,是不是这样?”

“正是这样,王校书说到点子上了!”三位大师齐声说。

綦毋潜乃江西南康人。十五岁游学京都长安,与当时诗坛名家多有交往,渐有诗名。玄宗开元八年落第返乡。开元十四年,又赴京考试,终于进士及第,历宜寿导尉、左拾遗。开元十八年,入集贤院待制。说起来他的仕途比王昌龄要幸运,先一年考上进士,短短四五年已经升了几次官,第二年就由寿导尉提升为左拾遗。这左拾遗乃是给皇上提意见提建议的官,在皇上身边工作,说起来属于皇上的近臣。由于皇上对綦毋潜的工作很满意,去年又被提升为集贤院待制。这集贤院是重要的文化部门,唐开元五年,于乾元殿写经、史、子、史、集四部书,置乾元院使。次年,改名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名集贤殿书院,通称集贤院。置集贤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等官,以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等,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掌刊缉校理经籍。綦毋潜进了集贤院,看来大有作为。这一次王湾来洛阳上任,綦毋潜也赶来道贺。

李颀跟王昌龄年龄一样大,今年都是四十一岁。东川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在新乡县任县尉,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跟王昌龄王湾交往密切,听说王湾回洛阳任县尉,也赶来道贺。

由于王湾的诗名和编写《群书四部录》的成就,王湾在洛阳社会上层和各界名流中都享有很高的名望,前来道贺的人自然很多。像白马寺的神会禅师、福禅师、大照大师,天宫寺的道璇长老,还有韩择木、李潮、蔡有邻等几位在洛阳的书法家也都前来参加酒宴。

“对呀,‘心外无法’、‘心外无佛’,每个人的心性即佛心,所以成佛只在自悟本性。”大照大师回答道。

王昌龄接着说:“这样看来,自心迷则愚则凡则是众生,自心悟则智则圣则是佛。由于自性‘觉体圆明’,体性不二,是一个包罗万有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用智慧观照成佛,得即全体,所以利根之人对于这一纯全之理的体悟,只能顿了,不容阶次。所谓顿悟,即指突然理解、体认、领悟佛理,而无需长期的修习。”

酒宴已经接近尾声,和尚们要走了。你们别看这些和尚们,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上流社会的上宾,有的甚至被皇上视为国师,像白马寺的神会禅师、福禅师、大照大师都是被皇上视为国师的上宾。现在他们要走了,官员们不送他们回去,于道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于是一部分官员和王昌龄和几位朋友都一同送他们到白马寺。

官员们送三位大师至白马寺,反过来三位大师又不让他们走,一定要在白马寺过夜,这叫着“反客为主”了。三位大师要跟王昌龄等俗家名士切磋佛理。三位大师谈到佛教禅宗北派创始人神秀,早年博览经史,唐武德八年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五十岁的时候,至蕲州黄梅县双峰东山寺参谒弘忍,从事打柴汲水等劳役以求法。深为弘忍所器重。弘忍圆寂后,神秀去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禅法,声名远扬。

酒宴在洛阳县衙宾馆举行,王昌龄被安排在县府主要官员和綦毋潜李颀等老朋友一桌。要说席面,虽然不能跟国宴相比,但是也就仅仅次于国宴。菜肴都是出自东都著名厨师之手。洛阳一带流行“洛阳水席”,所以高档次的宴会多采用“洛阳水席”。说起来,这“洛阳水席”的盛行还是从则天皇帝开始的。当年则天皇帝下旨将洛阳水席搬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形成特有的风味。则天皇帝这样一鼓动,“洛阳水席”就在朝野流行开来。

洛阳水席,由二十四道菜组成,简称“三八席”。先上八个冷盘下酒,冷盘为四荤四素。接着上一十六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一十六道菜中有四道压桌菜。其它十二个菜,每三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

由于洛阳属于京县,官员编制比其他县要多,而且官员品级要高。县令一人,正五品上;县丞二人,从七品上;主簿二人,从八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下;尉六人,从八品下。王湾来洛阳任县尉,级别由从九品升为从八品下,连升了两级。

就在王湾上任那一天,王昌龄来到洛阳县府向王湾道贺。当王昌龄进入县府,立即感到一股热闹气氛。原来县府主要官员都在,周县令、陶县丞和李县丞,还有主薄录事以及其他几位县尉都在,更让王昌龄高兴的是,老朋友綦毋潜与李颀也都来了。

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所以适合不同档次的宴会,深受各阶层人士亲睐。

在洛阳水席中,“洛阳燕菜”、“鲤鱼跃龙门”、“清蒸鲂鱼”和“长寿鱼”这些洛阳名菜都是必须上桌的。

寺院的和尚们被安排在楼上一个包厢内,因为和尚们用的是素席,桌子上摆的全是素菜中的珍品,如菌类中的平菇、香菇、草菇、蘑菇、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菇、松口蘑、双孢菇、口蘑、鸡腿菇、金针菇、红菇、牛肝菌、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等等等,有山菜中的珍品香椿芽、黄槿芽、山刺菜、蕨菜、腌渍山苦菜、楠竹笋白竹笋等竹笋类等等。这些素菜有鲜菜也有干品。和尚们不喝烈酒,就以“茶汤”、“药茶”、“汤”、“熟水”、“渴水”、“饮子”等饮料代酒,这些饮料都是经过精制的保健品。

听说王湾来到老家洛阳任县尉,王昌龄高兴得了不得。这样以来,王昌龄又在洛阳多了一位常常在一起聚会的诗友。

原来这王湾乃是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开元五年,唐朝官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经过九年书成,共两百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以诗名闻名当时,曾经在开元十七年给宰相萧嵩和裴光庭赠诗,得到两位宰相的器重,正是由于两位宰相的举荐,才被授予洛阳尉回家乡工作。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