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王昌龄在晋祠品读碑刻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看官,让鄙人先交代一下这晋阳城的布局。晋阳古城共八城八门,八城是东城、西城、中城、太原府城、晋阳宫城、大明宫城、仓城、罗城。八门是朝天门、承恩门、首义门、拱极门、镇远门、宜春门、迎晖门、通汾门。

一座雄伟而古朴的城门出现在五师生面前,城门上方“朝天门”三字呈拱形分布,用的字体是先秦石鼓文,由于采用阳雕,又由于年代久远,字体剥蚀严重,显得有些斑驳陆离,但是字体轮廓还相当清晰。

五师生注意到城门上方的城楼,城楼为砖木结构,三层四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城楼底层有金柱四根,檐柱十六根,廊柱二十四根,上下各层以木梯相通。

“《晋祠之铭并序》李世民

夫兴邦建国,资懿亲以作畏;分圭锡社,实茂德之攸居。非亲元以隆基,非德元以启化。是知功侔分陕,奕叶之庆弥彰;道洽留棠,传芳之迹斯在。惟神诞灵周室,降德酆都;疏派天潢,分枝璇极。经仁纬义,履顺居贞。揭日月以为躬丽高明之质;括沧溟而为量体宏润之资。德乃民宗,望惟国范。故能协隆鼎祚,赞七百之洪基;光启维城,开一匡之霸业。既而今古革运,舟壑潜迁。虽地尽三分,而馀风未泯;世移千祀,而遗烈犹存。玄化旷而无名,神理幽而靡究。故歆祠利祷,若存若亡;汾世匡民,如显如晦。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干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珠树。若夫崇山亘峙,作镇参墟;襟带边亭,标临朔土。悬崖百丈,蔽日亏红;绝岭万寻,横天耸翠。霞无机而散锦,峰非水而开莲。石镜流辉,孤岩宵朗;松萝曳影,重溪昼昏。碧雾紫烟,郁古今之色;玄霜降雪,皎冬夏之光。其施惠也,刚和凤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故以众美攸归,明祗是宅。岂如罗浮之岛,拔岭南迁;舞阳之山,移基北转,以夫挺秀之质,而无居当之资。故知灵岳标奇,托神威而为固。加以飞泉涌砌,激石分湍。萦氛雾而终清,有英俊之贞操;住方圆以成像,体圣贤之屈伸。日注不穷,类芳猷之五绝;年倾不溢,同上德之诫盈。阴涧怀冰,春留冬镜;阳岩引溜,冬结春苔。非疏勒之可方,岂瀑布之能拟。至如浊泾清渭,岁岁同流;碧海黄河,时时一变。以夫括地之纪,横天之源,不能泽其常,莫能殊其操。信乃兹泉表异,带仙宇而为珍;仰神居之肃清,想徽音其如在。是以朱轮华毂,接轸于坛衢;玉币丰粢,连箱于庙阙。氤氲灵气,仰之而弥高;昭晰神光,望之而逾显。潜通玄化,不爽于锱珠;感应明征,有逾于影响。惟贤是辅,非黍稷之力馨;唯德是依,岂筐篚之为惠。昔有随昏季,纲纪崩沦,四海腾波,三光戢曜。先皇袭千龄之徽号,膺八百之先期,用竭诚心,以祈嘉福。爰初鞠旅,发迹神邦。举风电以长驱,笼天地而遐卷。一戎大定,六合为家。虽膺受图,彰于天命;而克昌洪业,实赖神功。故知茫茫万顷,必俟云雨之泽;巍巍五岳,必延尘壤之资。虽九穗登年,由乎播种;千录耸日,本藉崇基。然则不雨不云,则有炎枯之害;非尘非壤,则有倾覆之忧。虽立本于自然,亦成功而假助,岂大宝之独运,不资灵福者乎!故无言不酬,无德不报。所以巡往迹,赛洪恩,临汾水而濯心,仰灵坛而肃志。若夫照车十二,连城三五,币帛云委,珍羞山积,此乃庸鄙是享,恐非明神所歆。正空竭丽水之金,勒芳猷于不朽;尽荆山之玉,镌美德于无穷。召彼雨师,弘兹惠泽;命斯风伯,扬此清尘。使地祗仰德于金门,山灵受化于玄阙。括九仙而警卫,拥百神以前驱。俾洪威振于六幽,令誉光于千载。岂若高唐之庙,空号朝云;陈仓之祠,虚传夜影!式刊芳烈,乃作铭云。

赫赫宗周,明明哲辅。诞天降德,承文继武。启庆留名,剪桐颁土。逸翮孤映,清飚自举。藩屏维宁,邦家攸序。传晖竹帛,降灵汾晋。惟德是辅,惟贤是顺。不罚而威,不言而信。玄化潜流,洪恩遐振。沉沉清庙,肃肃灵坛。松低羽盖,云挂仙冠。雾筵霄碧,霞帐晨丹。户花冬桂,庭芳夏兰。代移神久,地古林残。泉涌湍萦,泻砌分庭。非搅可浊,非澄自清。地斜文直,涧曲流平。翻霞散锦,倒日澄明。冰开一镜,风激千声。既瞻清洁,载想忠贞。濯兹尘秽,莹此心灵。猗欤胜地,伟哉灵异。日月有穷,英声不匮。天地可极,神威靡坠。万代千龄,芳猷永嗣。”

王昌龄被太宗皇帝的文采和书法所折服,从铭文内容上看,极为恢弘博大,意境深远;文辞极为佳丽,堪为千古范文;从书法角度看,这太宗皇帝书法深得王羲之书法之妙,龙飞凤舞,神采飞扬。

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叔虞传位于其子燮父,燮夫见晋水之源奔流不息,哺育人民,遂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由来。北魏时候修建了一座雄伟的祠堂,就用“晋”字命名,它就是晋祠。晋水主要源头从这里流出,流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息,水温稳定,不论春夏秋冬都适合沐浴。

王昌龄最关心的是太宗皇帝亲笔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径直来到祠内的贞观宝翰亭中,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赫然立在眼前,五师生近前细看,其文曰:

到了晋阳,晋祠是必须要去看的。当年高祖起兵太原,力克群雄,荡平四海,创下大唐万世基业。后太宗先皇继承大业,开创贞观之治。太宗先皇一篇《晋祠之铭并序》,碑刻于祠内的贞观宝翰亭中,为晋祠又添浓重一笔。

这一天,王昌龄师生来到晋阳西南五十里的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晋祠就建在这里。晋祠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南北朝大诗人庾信有一首《成王刻桐叶赞》,诗中描述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诗曰:

“叔虞百里,居之河汾。帝刻桐叶,天书掌文。礼以成德,乐以歌薰。天子无戏,唐有其君。”

“有点难哪,这科举考试科目繁多,光靠诗歌写得好还不行,还要饱读经史,博览群书。我跟你们说,这科举考试主要有哪些内容呢?从大的方面说,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题目写出好诗来,这就靠硬功夫,死记硬背是没用的。”

“王大哥的诗歌一定容易考中。”

“那就要看临场发挥了,也很难说有把握。”

五师生进了城,一条大街出现在面前,王昌龄立刻发现街道旁边的路牌:“朝天门街”。五师生在朝天门街走走停停了半个时辰,来到一座叫做“弥陀寺”的寺院附近,前面是一条横街,路牌上标着“上党大道”,五师生进入上党大道,经过东官道、秀容路、蒲坂街,最后在狄村附近的“狄公客栈”住了下来。

王昌龄想起自己的祖上也在这里生息繁衍,爷爷小时候曾经在这里住过,但是自己从小没到过这里,喏大一个古城,要找寻自己的王家宗亲谈何容易,简直根本不可能,就连小时候爷爷常说的王家胡同和王家大院也几乎无法找到,因为在喏大一个古城,姓王的人何止成千上万!据有关家谱史迹记载,天下王姓望族有太原、琅邪、陈留、东海、高平、京兆等等二十一处,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著名,这说明太原王姓人相当多。但是王昌龄还是留意这方面的情况。

“这里不是叫着太原吗?”

“是的,但是原来的太原是一个包括的地域很广大的名称,它包括了汾河下游广阔的平原地区。不过后来也就可以代替晋阳了。”

“王大哥明年就参加考试吧?”

“看看再说吧,回家准备准备,有可能的话就去试试。咦,朝廷不是考武举吗?听说武举考试是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你们薛家兄弟不可以去试试?”

“皇帝爷是有这样的意思,不过……”

“不过什么?难道你王大哥还怕考不上?”

“大哥明年先去试试?要是大哥考上了,以后我们三兄弟一起上。”五师生议论着科举考试的问题。

玄宗皇帝的东游车驾已经离开潞州前往东岳泰山,王昌龄师生也离开潞州南下,他们要去那王昌龄的祖籍所在地、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之一的晋阳。

现在晋阳古城已经出现在五师生面前。王昌龄又要给薛家兄弟讲这晋阳古城的历史了。从历史资料看来,这晋阳古城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战国策?赵策一》有记载,晋阳城是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所建筑,当时的城墙是用茅草盖着的土墙,房子用包着铜的木头做柱子。

王昌龄师生满怀喜悦回到了客栈。在五师生的人生道路上,今天是最有意义的一天。虽然昨天他们第一次见到了皇帝爷,但是远没有今天这一天值得回忆。能够在整整大半天的时间里跟皇帝爷在一起,还有那么多朝廷大员也都在一起沐浴皇恩,回忆起来真让人浑身暖洋洋的。对于王昌龄来说,今天可能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第一次有了一个全新的目标,一个踏入仕途,对国家社会有所作为的理想。

五师生继续在议论着今天的事情:

“王大哥,皇帝爷要你明年参加科举考试去朝廷做官?”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