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杀尉迟者李恪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战斗结束之后,李恪收留了溃败的禁军,一日之内,李恪麾下有了二万二千人。

此时,尉迟恭的双目圆睁,面色狰狞。

他的眼睛直直地瞪着李恪。

……。

凉州。

姑臧城。

大唐三大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西北重镇。

李大亮守不住甘州,只能退守凉州。

然凉州是南下最后一道屏障,再无可退。

既然退无可退,便只能固守。

八万对三十万,李大亮就算是神仙,也无法胜之。

可李大亮决定固守凉州。

不为别的,就为身后中原大地。

李大亮无畏无惧。

凉州乃雄城,易守难攻,是为无惧。

大唐人口众多,仅长安城,一户抽一丁,可得百万军,是为无畏。

无畏无惧,便可死战。

李大亮不顾将领劝谏,赶在突厥到达之前,向姑臧城外派出了两支奇兵。

二万骑兵。

东、西各一。

不为杀敌,只为拢敌、袭敌。

一支一万人的骑兵,不求决战,只求袭扰。

便可动若脱兔,敌军想要歼灭,除非数倍,甚至十倍之人进行包抄围剿。

可如果真这么干了,那么突厥主力进攻凉州的时间就会被拖延。

这便是李大亮的目的。

事无不可对人言,李大亮不怕被朱邪克勒知道他的目的。

所以,此计为阳谋。

两支孤军陷入敌军重围,九死一生,绝无幸存之理。

然,李大亮认为值得。

慈不掌兵,这道理二十年前,李大亮就懂。

以二万将士的性命为大唐换得十天半月的应对时间,值!

送大军出城的那天,李大亮与将士们拜别。

跪而磕首,是为拜别。

受某一拜,安心上路。

二万将士虎目淌泪,跪拜还礼。

向南叩首,与国诀别。

愿大唐永存!

萧瑟古道风,铿锵汉儿郎。

毅然北向,再无归期。

……。

都说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敌人,这话他娘的太有道理了。

双方在西北对峙相伴这么多年,朱邪克勒太了解李大亮了。

自然能看明白李大亮派出这两支骑兵的用意。

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规模的两支军队出凉州城,就算是瞎子也知道了。

但,这是阳谋。

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应对是另一回事。

所以,朱邪克勒避无可避。

既然不能避,那么只有应对。

如何应对?

朱邪克勒停下大军前进的脚步,派出两部东西各八万大军,围剿这两支孤军。

既然我敢来,便不惧你任何手段。

朱邪克勒记得李沐曾经在凉州说过的一句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徒劳的。

对此话,朱邪克勒奉为金科玉律,谨记且坚信不疑。

所以,他要用实力辗碎这两只不安份的苍蝇,然后再堂堂正正地击破姑臧城,挥师南下。

告诉李沐,自己已经将他说过话,融汇贯通到了极致。

朱邪克勒不担心时间。

据可靠的线报,大唐东北战局未了,西南更是一片糜烂。

而长安,很可能生变,继而乱成一团粥。

就算给李沐再多的时间,也无法从这一团烂泥沼中翻过身来。

而自己不过是帮助兄弟,去收拾这个烂摊子。

唐人为何要拒绝?

如何拒绝?

怎敢拒绝?

朱邪克勒摇摇头,马鞭指向南方,“他们怎敢拒绝我的好意?”

……。

七日后,孤军深入的东路唐骑,被数倍于己的突厥骑兵围堵在猪野。

猪野,姑臧城东北三百里的一个浅水塘,名字很难听,至少不甚入耳。

但在荒漠,却是一汪希望,一处生机。

可依旧拯救不了被围困的唐军。

两日一夜的血战,唐骑全军尽没,无一人被俘,无一人投降。

涓涓血流汇入水泽,染红了猪壄泽,红色历经数月不退。

又三日,另外一支唐军骑兵也没有摆脱噩运,被突厥大军围堵在姑臧城西约四百里的林中。

同样全军尽没,一万将士皆殉国,无一人被俘,无一人投降。

突厥主力面前,再无任何阻挡者。

朱邪克勒由此率大军兵临姑臧城下。

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城战。

三面攻城,姑臧城危急!大唐危急!

仅仅三天时间。

城内六万守军伤亡过半。

突厥人的疯狂点燃了守军的疯狂。

双方都在疯狂的燃烧生命。

战争,本就是疯狂的。

但李大亮的拖延确实起到了效果。

二万唐骑阻滞了突厥大军十天的时间,让李师能率三万神机卫及时赶到姑臧城。

三万援兵,杯水车薪。

但却给了守军极大的士气,给了他们必胜的信心。

刘范问道:“何人?”

李恪将手往马背上擦了擦,垂下狭长的眼睑,抿了抿他那薄薄的嘴唇道:“本都督的好弟弟,李慎。”

拎得自然不是身体,而是尉迟恭的人头。

刘范双手张着口袋,在李沐马前躬身,道:“恭喜都督,有了尉迟恭的人头,都督重新封王已无阻碍。”

李恪将人头往口袋中一丢道:“尉迟恭的人头,只能让本都督进入朝堂,真要站稳,恐怕还须另外一个人头。”

这个转折点,在许多年后,大唐史官们一直有争执。

有的说,是蜀王李恪的临阵倒戈,扭转了西南战局。或者说,是李恪的反戈一击,彻底使得联军丧失了稳定的后方。

也有的说,李恪只是竖起了一面旗帜,真正扭转西南战局的,是无数的民间抵抗势力,正是由于他们坚韧顽强的抵抗,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才迫使联军无法对大散关发起全力总攻。

怎么抚,都不肯闭上。

因为他正被李恪的右手拎着。

与尉迟恭部相遇之际,他却临阵倒戈,向尉迟恭部骤然发起了突击。

迅速击溃了尉迟恭此时已经不足一万的羽林军。

两种说法,各有证据、各有道理。

李恪确实在西南战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一笔。

而是联军的大后方,突然间乱了。

四万禁军的到来,正好是这个局势的转折点。

在松州至大散关这一路十数州之地,民军声势逐渐壮大之际。

李恪举兵了。

他举兵伐唐,一万五千人离开安州东进。

ps:感谢书友“hugo”、“南川小人物”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从四万援兵到达之后,大散关就彻底安全了。

倒不是说四万禁军有多么了不起的战斗力。

阅读隐龙惊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