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节 右顺门汉王惨死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乔上说:永乐皇帝有四个儿子,除了四子从小夭折,前三个儿子都是皇后徐氏所生,徐氏就是明朝开国大将军徐达的女儿。

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北平起兵,长子朱高炽镇守北平,次子朱高煦随军出征屡立战功。朱棣就说:我身体不好,你要继续努力,你大哥他也是疾病在身。

朱棣意思说咱们要是夺了皇位,你大哥身体不行,你好好努力以后我的位子要让你来继承啊。

于是宣德帝御驾亲征,乐安城中很多人听说皇上来了就想逮捕汉王,结果汉王朱高煦派人祈求宣德帝宽解,皇帝答应后汉王连夜烧毁城中兵器和文书,第二天出城归降。

大军班师时有大臣就建议皇上去袭击与汉王同谋的赵王朱高燧,宣德帝没有采纳。回到北京之后,宣德帝说我只有这一个叔叔了,应当想办法保全他。于是派人拿着大臣建议进攻赵王的奏折给赵王看,赵王知道皇帝的意思后大喜,上表感谢隆恩,大臣也不再议论赵王谋反的事情。

而汉王朱高煦就被囚禁在右顺门外的逍遥城。

有一天宣德帝散步到了逍遥城,盯着他的皇叔朱高煦一直地看。朱高煦心里很不服气,趁宣德帝不备,伸出一只脚把宣德帝给勾倒了。

宣德帝怒不可遏,命锦衣卫搬来三百斤的铜缸把朱高煦扣在下边,但是朱高煦力能扛鼎,把铜缸顶起来蔑视宣德帝。宣德帝于是又命人用木炭堆在铜缸上,然后把木炭点燃,最终汉王就被铜缸上融化的铜液烧死在了右顺门外的台阶下。

十年之后,宣德帝朱瞻基三十多岁就去世了,朱瞻基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把他们的故事转移到了奉天门(太和门)。大儿子朱祁镇年幼登基,在位期间御驾亲征蒙古,被俘之后弟弟朱祁钰在奉天门登基,结果朱祁镇被蒙古释放回来之后又被弟弟监禁,几年之后朱祁镇又在奉天门复辟。

奉天门的故事使得明朝没能延续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却见证了大明王朝皇帝被俘的屈辱往事,这就是明朝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

果然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准备举兵造反,想学他的父亲燕王朱棣夺取侄子的皇位。宣德帝朱瞻基知道后就派人到乐安质问汉王谋反的事情。汉王说:当年要不是我在靖难之役中死力付出,现在说不定燕地还是燕地,都城还是在南京也说不定,我父亲听信谗言让我来乐安,朱高炽就知道拿金银布帛糊弄我,现在朱瞻基竟然用谋反的事情戏弄我,我再不动兵就说不过去了,你回去让朱瞻基把奸臣都绑来,然后再跟我谈。

朝廷商议之后认为汉王骄傲无能、没有计谋,对外猖狂内心却极度害怕,所用之人又都不能战,现在兵贵神速,应当一鼓作气、先发制人平定叛乱。

起初汉王朱高煦不想去云南,太子朱高炽向永乐皇帝求情才让朱高煦住在北京,后来又让朱高煦去青州他还是不愿意,再后来让朱高煦前往北京,他还是留守南京,朱棣知道他图谋造反,又得知他私造兵器、招纳亡命徒、造船教习水战。永乐皇帝削掉他的护卫让他去山东乐安,意思说山东离北京近,要是再图谋不轨很快就可以捉拿。

结果朱高煦在乐安加快策划谋反,太子写信劝诫还是没用,等到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炽即位,一年后朱高炽去世,朱瞻基从南京到北京奔丧,朱高煦在途中秘密刺杀却没有成功。

朱瞻基即位后就回忆说:我爷爷经常跟我爸爸和我说,我这个叔叔有异心,要多加防备。

嘉靖皇帝即位之初不愿意过继给堂哥明武宗的父亲,想要追认自己已故的亲生父亲为皇帝,大臣们群情激愤觉得这不符合皇家礼制,于是集体跪在左顺门外要求嘉靖皇帝收回成命,嘉靖皇帝不答应,群臣就在左顺门外长跪不起,还有些大臣就摇撼左顺门不停地哭喊,结果嘉靖皇帝将一百多人在午门前廷杖,有的大臣在酷刑下丧生,有的被革职充军。

太和门广场向西和左顺门对称的是熙和门,明初叫右顺门。

乔上说:你知道出了右顺门一直往西是什么地方吗?

问题是朱棣登基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明朝是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朱高炽性情仁厚,有为人君的度量,次子虽得永乐皇帝喜爱,最终长子还是被立为太子,次子朱高煦镇国云南,封汉王。

从此汉王和太子就不对付了,永乐皇帝让三个儿子和皇太孙朱瞻基(太子的大儿子)一同去拜谒太祖的明孝陵。太子很胖,脚上还有病,得要人架着走。汉王就在后边说:“前人失跌,后人知警。”意思说太子要是跌倒了,这储君的位置还有他盯着呢。朱瞻基接着就说:“更有后人知警也。”意思说还有我在后边盯着你呢。

还有就是永乐皇帝批阅奏章的时候,有一次把镇纸斜靠在一堆奏本旁边,眼看就要掉下来了,大臣赶紧上来把镇纸放回桌子正中。永乐皇帝就说:小小一个器物,置于危处则危,置于安处则安;天下犹如一件大器,应当置于安处,现在天下虽安,但是要时刻谨慎,小事不谨慎积累起来就是大患,小过不改就要发生大的变局,这是最危险的事。

永乐皇帝的大孙子宣德帝也是一样,在左顺门反应了人性复杂的一面。仁宣之治为史家称道,但是宣德帝在位时期就在左顺门残忍地处死了他的皇叔汉王朱高煦。

我说:西华门啊,而且还要偏北一点儿,这样才跟东华门对称嘛,哈哈哈……

右顺门外北边是武英殿,南边是南薰殿,南薰殿一带曾经有一个地方叫“逍遥城”,是沿墙搭成的牢笼。

明朝皇帝在太和门(奉天门)早朝之后经常来左顺门和重要大臣继续商讨政务或者讨论四书五经和治国安邦之道。宣宗朱瞻基就曾经写了一首诗给吏部尚书,要求吏部认真甄别官吏,选拔爱民如子的地方官员。

乔上说,皇上之所以在左顺门和大臣商讨政务,是因为大臣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进入左顺门,需要递交给皇帝批阅的奏章要交到左顺门,皇帝批过之后大臣还是在左顺门领取批奏。皇帝生病了大臣想问安怎么办?还是在左顺门通过太监向皇帝请安。

乔上说:右顺门起初是永乐皇帝批阅奏折和大臣磋商政务的地方,有可能是永乐皇帝最初入主紫禁城的时候各制度不是很完善,因为大臣在紫禁城东南角的内阁大堂,如果要来右顺门和永乐皇帝讨论政务就肯定要进入左顺门。

左顺门算得上是反应了人性复杂的一面,抛开永乐皇帝造反逼死侄子夺取帝位,在右顺门的办公展现了他的防微杜渐、雄才大略,是一位值得称赞的好皇帝。

永乐皇帝虽然不是开国之君,但是他的皇位是武力夺取而来的,所以他具有类似于多数开国皇帝的节俭和明察。据说有一回永乐皇帝穿的衣服袖口破了,他就往里掖,掖进去掉出来,掖进去掉出来,就被侍臣看见了。永乐皇帝说:我就是一天换十件也不缺新衣服,但是一定要惜福,洗了还可以穿;以前我母亲缝补旧衣服,先帝看见了就夸赞说‘皇后身处富贵却可以如此节俭,这是为子孙树立的榜样啊’,所以我也要守着先人的训诫。

来到太和门广场得先梳理一下紫禁城初期皇室重要成员的关系。

乔上说:太祖朱元璋死后传位给皇孙朱允炆,叫做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从北平起兵夺位登基;朱棣肇建了紫禁城,传位给大儿子朱高炽,叫做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在位一年,传位给大儿子朱瞻基,叫做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在位十年,和他的父亲朱高炽总共做了十一年的皇帝,但是这段时间内出现了明朝少有的仁宣之治。

太和门广场上沿着内金水河向东,内金水河南边紧挨着有一座协和门,当时叫做左顺门,出了左顺门如果一直往东,偏北一点儿就是紫禁城的东门(东华门),左顺门外北边是文华殿和文渊阁,左顺门外南边是内阁大堂,是内阁大臣办公的地方。

阅读乔上说6紫禁城攻略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